导航:首页 > 软件管理 > 陕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陕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17 11:31:22

A. 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构建地质工作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系统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质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建设;建立地质工作统筹部署协调机制,保障过渡时期地质工作高效运行。明确政府、市场和企业在地质工作中的职责。健全完善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科学运用政府宏观调控,保障地质工作高效、健康、持续发展。构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分工明确的地质工作新体系。调整政府职责,培育工作主体,搭建市场平台(图7-3)。

图7-3 地质工作新体制新机制思路

近期,重点是建立地质工作统筹部署协调机制。建立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地质勘查体系,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思路,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统筹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统筹中央财政出资的地质工作,提高各种资金的效率,快速实现矿产勘查的重大突破。

(二)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坚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基础配置作用,确立企业在商业性地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体系,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逐步形成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相互促进,中央和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相互协调、勘查与开发紧密衔接、良性循环,政府和企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地质勘查新体制和新机制。

2.近期发展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制框架

建设高素质的、规模适度、结构比较完善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队伍大大增强能力,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勘单位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比较规范的勘查市场主体;建立矿业权市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和勘查技术与劳务市场等。

建立和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形成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地质勘查体系,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按照整体部署、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的原则,统筹部署全国地质工作。在重要的成矿区带,开展整装勘查,提高各种资金的效率,快速实现矿产勘查的重大突破。

3.中长期发展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制机制

公益性地质工作主体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主体建设到位,建立完善规范的地质工作市场体系。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承担重大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勘查市场主体,矿业权市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和勘查技术与劳务市场等形成并规范运行。

如图7-4所示。

图7-4 地质工作体制机制构建目标图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完善管理体制

1.调整管理关系、明确政府职责

按照行业特点和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调整各类地质工作管理关系,实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各类地质工作的统一管理。一是将中央财政出资开展的地质工作统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实现国家地质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和组织实施。二是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地质工作中的职责划分。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性、跨区域和海域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业务基础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中央和地方要建立紧密联系机制,形成全国地质工作“一盘棋”。

调整后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做好自身定位。从微观管理退出去,转向宏观管理。重点做好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加强市场的调节与监管,强化地勘行业管理。

2.建实建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建设一支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调查与科研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能力。要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现有单位为基础,通过组建、划转、调整和扩编,弥补专业队伍缺失,完善队伍结构,扩充队伍规模,充实专业力量。组建精干的油气资源调查研究队伍,作为国家公益性、基础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主体力量;充实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队伍,加强海洋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工作;充实水文环境和地质灾害专业队伍,加强水文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防治工作;充实物探地质调查队伍,加强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引导物探技术发展与应用;做强境外地质调查队伍,为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搞好地质基础支撑与服务;整合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机构,纳入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必须是经省级编办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实体,具有符合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求的组织结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专业技术人员规模、结构以及资质、装备能承担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基本的基地保障条件。通过建设,使得省级公益性地质队伍在性质、人员、经费、基地及装备、资质等硬件条件方面,普遍得到加强,公益性事业实体的特点突出,服务于中央和地方的能力逐步增强。

建成中央省级协调运转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体系。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加强对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业务指导,建立紧密联系机制。

3.培育壮大勘查市场主体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立企业投资开展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国有矿山企业、地勘单位改制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勘查市场主体。通过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促进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联合组建勘查公司,矿业企业前向延伸,组建勘查公司以及积极发展民营勘查企业等措施,形成培育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勘查市场主体。

积极适应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与要求,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总体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将行使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机关管理;将从事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的地质工作,纳入事业单位管理;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单位,逐步实行企业化,确立企业法人主体地位。一是加快公商分离,进一步建实建强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公益性地质队伍,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化经营机制,做大做强地勘企业。加快队伍结构调整,以矿为本,纵向延伸,做强勘查,走向开发,形成商业性地质队伍的主体产业,转换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模拟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三是着力搞好基地建设,管理好各类其他人员,照顾好离退休老同志。当前,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渡时期,围绕解决遗留问题、矿业权配置、盘活土地、转增资本金、出让收益分配等实际问题,积极总结“内蒙古模式”、“广东模式”、“河南模式”、“陕西模式”和“云南模式”典型经验与做法,总结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广泛总结各地的有效做法,采取经验引路、政策支持的方式,出台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的积极性。

4.建立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体系

完善矿业权市场。规范矿业权无形市场,建设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

对探矿权实行分类、分级、分区管理,对不同风险的探矿权实行区别化对待。规范探矿权准入和转让行为,依法禁止圈而不探或以采代探的行为。提高地质勘查准入条件,对探矿权人完不成最低勘查投入等规范要求的,逐步削减勘查面积。对圈而不探者实行强制退出制度。在重点成矿区带适当提高最低投入标准,建立逐年退出机制。

加快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培育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市场,促进风险勘查。借鉴市场经济国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探索现阶段适应我国国情的勘查风险投融资公司设立的条件、相关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和运作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

建立勘查技术服务市场。培育地质技术、信息、劳务等服务组织,完善储量、矿业权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管理制度,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准入资格制度。吸纳地勘单位、注册地质师、社会工人,培育工勘技术与劳务;通过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提供市场信息与市场自律服务。

(二)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创新完善符合地质调查工作特点的地质工作统一部署协调机制、公益性地质工作稳定投入机制、地质工作激励机制、勘查开发一体化机制、地质资料集群化服务机制以及地质科技稳健发展机制。

1.统筹部署地质工作,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总体思路,统筹部署全国地质工作。国家财政出资的地质工作,实行多技术、多手段、多领域、多目标综合部署,做好地质勘查前期工作,降低找矿风险,引导社会资金和大型企业投入,实现整装勘查、产学研结合,矿业权、资本、技术等勘查要素综合配备,发挥地勘单位技术优势和矿山企业资金和管理优势,协调攻关,加快勘查突破。

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用于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地质勘查基金主要发挥政策调控和降低勘查风险的作用,主要用于找矿潜力大且社会资金投入意愿不强的矿产勘查,同时根据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调控需要,开展相应的勘查工作。地质勘查基金实行开放式运作,可根据需要与社会资金合作开展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以预查、普查为主的风险勘查工作,找矿成果按照合同约定方式处置。社会资本要积极投入地质找矿工作,有条件的可以依法依规独立投资地质找矿项目。

根据全国与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近期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且适宜开展大规模勘查的地区划定整装勘查区。按照全面部署、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的原则,搭建中央和地方财政与社会资金多元投资合作、勘查单位人才与技术和矿业企业资金与管理优势互补的地质找矿大平台,引导多种渠道资金加大勘查投入力度。

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提出整装勘查区设置方案,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并向社会公告;组织编制整装勘查实施方案,协调推进整装勘查,定期评估工作进展。

整装勘查区内已有的探矿权,探矿权人要按照整装勘查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开展勘查工作。资金实力不足的,可以采取与地质勘查基金或其他投资人合作的方式继续投入勘查,也可以依法转让探矿权。勘查程度高于整装勘查统一要求的勘查区块,要纳入整装勘查实施方案统筹考虑,推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整装勘查区内未设矿业权的区域,按照整装勘查统一要求,综合考虑勘查方案合理性、勘查作业能力、资金能力、业绩和资信等要素,公开规范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勘查,促进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2.建立地质工作激励机制

地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关键而又宝贵。如今,地质技术资源十分有限,国家应制定必要的保护政策,使得地质技术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特别是要千方百计稳定国有地勘队伍,充分发挥国有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

研究制定国有地勘单位承担国家财政出资开展的矿产勘查项目的找矿成果收益分配政策。如承担国家出资勘查项目并形成大中型矿产地的地勘单位,按照项目合同约定分享成果权益,并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

设立地质调查成果奖、地质科学研究成果奖、地质找矿奖和找矿技术创新奖等,对在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地质找矿突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奖励,调动地质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制定出一些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工作。建立地勘单位与地质高校的合作机制,在订单式人才培养、定向委托培养等方面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3.建立地质资料集群化服务机制

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省级地质资料数据分中心。通过网络连接各个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门户和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一个依托公共网的、虚实相结合的地质资料数据共享网络体系,为全国地质资料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建立分类分级的集群服务政策和互联共享机制,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核心,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31个省级地质资料信息机构为骨干,紧密联系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有关单位,各省地调院、环境监测院、地矿局等专业服务单位,依托网络共享服务平台,重要和综合信息适度集中,地区和专业信息多级分布,逐步建立全国地质资料信息资料服务集群体系,实现地质资料集群化服务。

B.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待遇好吗工作忙吗事业编制工资一般拿到多少

这个不好说,每个地区的社平工资不同,事业编制的工资也会不同。

但是,待遇肯定是没有问题,因为管全市的社保医疗,工作不算太忙,但是需要有条理性。自己能及时处理问题就可以。
比较缠人而已。

C. 陕西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领导成员如下
厅长冯力军
厅巡视员雷宝岐
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组长王鹏民
党组成员、副厅长雷耀堂
党组成员、省军转办主任史新喜
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晓驰
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会民
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虎成
党组成员、省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军
副巡视员叶利朝
副巡视员余洪生
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兰壮丽
(一)管理省公务员局。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职责分工。毕业生就业政策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拟订;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三)原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所属的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归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
本规定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陕西省社会保障局
中国西安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局
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离退休费审核中心
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管理办公室
陕西省人事争议仲裁中心
陕西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服务中心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宣传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
陕西省再就业服务中心
陕西省劳务交流指导中心(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
西安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
陕西省劳务派遣服务中心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D. 内蒙古大营特大型铀矿床

苗爱生彭云彪乔鹏王贵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包头01410)

[摘要]大营铀矿床是鄂尔多斯盆地继皂火壕和纳岭沟铀矿床发现之后落实的又一个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该矿床的发现经历了放射性矿产调查评价阶段和普查阶段。矿床赋矿层位仍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与皂火壕和纳岭沟两个铀矿床不同的是大营矿床主含矿层位为直罗组下段的上亚段,其次为下亚段。矿体均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具有与皂火壕、纳岭沟铀矿床类似的铀成矿特征与控矿因素。

[关键词]大营;特大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床

大营铀矿床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东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塔然高勒乡管辖,面积约237km2,距杭锦旗约25km,矿区距109国道约5km,交通便利。为高原丘陵区的剥蚀堆积、堆积及河成地形组成的地貌景观,地形切割强烈。

1发现和勘查过程

2002~2007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二〇八大队等单位在2000年圈定的孙家梁—沙沙圪台—皂火壕—大成梁—纳岭沟—杭东直罗组区域型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基础上[1],完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时空定位与成矿机理研究》、《地浸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在氧化带前锋线西端进一步圈定了乌力桂庙远景区(大营地区),但因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投入工作量所限,未对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含矿性进行探索。2009~2011年,由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投入,在东胜煤田杭东、车家渠—五连寨子地区开展煤炭勘查工作,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提出建议,希望在勘查煤炭的同时由核地勘单位同步进行放射性测井和地质编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同意由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该项工作,并给予了工作经费支持。接着,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经过普查落实了大营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

1.1调查评价

2009~2011年,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在东胜煤田杭东、车家渠—五连寨子勘查区开展煤炭勘查时,由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内蒙古东胜煤田杭东、车家渠—五连寨子勘查区放射性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对勘查区内66个煤田钻孔进行了放射性γ测井及相应的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编录等工作,完成工作量57700m,在直罗组中发现了16个工业铀矿孔、铀矿化孔22个,圈定了长约20km、宽1~4km的铀成矿带,并进一步总结了大营地区岩性岩相、岩石地球化学和铀矿化等特征及控矿因素[2]

1.2普查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由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出资,核工业二〇八大队等5家单位共同承担了《内蒙古杭锦旗大营矿区铀矿预查、普查》项目,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主持项目的技术工作。按照“区域评价,总体控制,局部解剖”的技术思路,结合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多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勘查工作中积累的地质资料和宝贵的找矿经验,对大营地区铀成矿环境进行总体评价,对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上、下亚段砂体中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其含矿性进行评价,对上、下亚段砂体中铀矿带的空间展布特征、规模及连续性进行总体控制,对铀成矿局部富集地段进行解剖,开展大营铀矿床的预查、普查工作。完成钻探工作量近13×104 m,施工钻孔186个,发现工业铀矿孔112个,矿床达到了特大型规模,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又一次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取得了找矿的重大突破[2]

2矿床基本特征

2.1构造特征

大营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三级构造单元伊盟隆起的中北部(见本书《内蒙古皂火壕特大型铀矿床》一文图1),其沉积盖层构造简单,总体上受近东西向分布的大型褶皱和局部小型正断层控制,褶皱发育于早白垩世之前,而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或者早白垩世之后,直罗组沉积之后盆地整体抬升缺失上侏罗统,在矿床北东部遭到一定程度的剥蚀[3]

2.2地层特征

大营铀矿床钻孔揭遇地层与皂火壕、纳岭沟矿床类似,其赋矿层位同样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4],亦可分为上亚段(J2z1-2)和下亚段(J2z1-1)。与皂火壕、纳岭沟矿床不同之处在于该矿床不仅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为含矿层[5],而且直罗组下段上亚段为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图1)。

2.2.1直罗组下段下亚段(J2z1-1

该岩段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色、绿色、灰绿色中粗粒、中粒、中细粒砂岩。砂体总体上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呈多条厚—薄—厚交替出现的砂带。厚度一般在40~80m,最小厚度为31.10m,最大厚度为94.70m,平均厚度为63.46m,厚度变化小,稳定性较好。在砂体顶部发育厚几米至十几米的浅绿色、灰色泥岩以及厚度不一的薄煤层、煤线或炭质泥岩,可作为与上亚段的分层标志及区域隔水顶板(图2,图3)。砂岩固结程度低,较松散,是区内铀矿找矿的骨架砂体,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顶部的泥岩中偶见水平层理。砂体底部埋深大,一般在570~660m之间,最大可达875.80m,最小418.00m,平均埋深637.72m。

图1 大营铀矿床侏罗纪地层结构

(据焦养泉等,2012)

2.2.2直罗组下段上亚段(J2z1-2

该岩段岩性为绿色、浅绿色、浅灰色细砂岩、中细砂岩、中粗砂岩、泥岩、粉砂岩,砂体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向南西方向出现分叉,转为北西-南东向弧形展布,呈现出厚—薄—厚相互交织的分布格局,由砂体展布形态与分布格局表明:一是矿床内上亚段砂体非均质性增强,二是矿床区内上亚段为一种特殊、近源的大型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成因。砂岩厚度一般在30~70m之间,最小为18.50m,最大为91.40m,平均为52.35m,砂体内部的泥岩夹层数量增多,厚度变化相对较大。砂岩胶结程度较差,结构较松散,见平行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总体而言,该岩段砂体连续性好,为又一重要找矿目的层(图2,图3)。

图2 大营铀矿床D95号勘探线剖面图

1—直罗组上段;2—直罗组下段下亚段;3—直罗组下段上亚段;4—延安组;5—泥岩;6—伽马曲线;7—地层及岩性界线;8—层间氧化带及前锋线;9—灰色砂岩;10—工业铀矿体;11—铀矿化体;12—地层省略符号

2.3水文地质特征

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和下段上亚段为流河相沉积,河道砂体发育,形成了利于铀成矿的隔水—含水—隔水的水文地质结构,根据直罗组下段的沉积作用特点、沉积环境和规模、含水岩组的垂向和水平方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分为2个含矿含水层:直罗组下段下亚段(J2z1-1)含矿含水层和直罗组下段上亚段(J2z1-2)含矿含水层。

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含矿含水层厚度变化小,稳定性较好。岩性以粗砂岩、中粗砂岩、中砂岩为主,碎屑间孔隙较发育,连通性较好。含矿含水层顶板为同组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薄煤层等,受地形、构造影响,由北东向南西缓倾。隔水底板为延安组顶部的灰色粉砂岩、泥岩、致密高岭土化细砂岩等,连续性、稳定性较好。

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含矿含水层赋存层间承压水,据矿床两个水文地质孔取得的成果,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分别为119.48m、123.51m,承压水头分别为462.42m、484.49m,对地浸开采较为有利。单孔涌水量分别为33.27m3/d、100.96m3/d,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026L/s·m、0.026L/s·m,渗透系数分别为0.0119m/d、0.083m/d,导水系数分别为0.53m2/d、4.39m2/d。通过钻孔岩心水文地质编录认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比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相对较好。

图3 大营铀矿床上亚段主矿体纵Ⅰ剖面图

1—下白垩统;2—直罗组上段;3—直罗组下段上亚段;4—直罗组下段下亚段;5—泥岩;6—伽马测井曲线;7—地层及岩性界线;8—层间氧化带及前锋线;9—灰色砂体;10—工业铀矿体;11—铀矿化体;12—地层缩略符号

2.4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2.4.1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平面上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古层间氧化带发育距离在5~15km之间,总体氧化方向由北东向南西。前锋线位于乌力桂庙—大营东部一线,长约20km,呈不规则的蛇曲状展布(图4)。前锋线南西部还原带,砂体呈灰色,富含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介质;过渡带呈北东—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宽1.3~5km,最宽达12km,在唐公梁西部一直到大营东部,总体呈弧形分布,局部向北东部呈指状突出。

图4 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岩石地球化学略图

剖面上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氧化带为绿色古氧化砂岩,受地层倾向及砂体展布控制,过渡带中砂岩多呈“上绿下灰”或“灰、绿”相间产出(图2),呈层状,砂体氧化深度多在575~730m之间,由北东向南西,绿色古氧化砂岩厚度逐渐变薄,变化趋势与地层产状大致相同。局部受河道砂体分叉及砂岩非均质性的影响,形成多层氧化现象。

2.4.2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平面上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古层间氧化带发育距离在4~20km之间,总体氧化方向由北东向南西。前锋线位于乌力桂庙东部—大营东部一线(图5),长约25km,呈不规则状沿近南北—南东蛇曲状展布,较下亚段氧化带前锋线形态复杂,且局部呈锯齿、舌状突出。前锋线西部、南西部还原带砂体呈灰色;过渡带沿地下水运移方向发育宽度为2.0~5.0km,呈向西突出的弯月状,北部呈北东向展布,中间呈近南北向展布,南部呈北西向展布。

图5 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岩石地球化学略图

剖面上上亚段与下亚段氧化带在形态上具类似的特征,同样由北东向南西,绿色古氧化砂岩厚度逐渐变薄,埋深加大,变化趋势与地层产状大致相同,砂体氧化深度多在515~700m之间(图2,图3)。

2.5矿体特征

2.5.1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矿体特征

平面上,直罗组下段下亚段铀矿带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长15~20km,宽800~2000m不等,向两端处于开放状态,呈条带状,严格受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图4)。

剖面上,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矿体在矿床北部多产于古层间氧化带的上翼(图2),发育于含矿砂体的中上部,矿体产状与目的层砂体的产状一致,向南西缓倾斜。在矿床南部直罗组下亚段矿体多产于古层间氧化带下翼,发育于含矿砂体的中下部,呈近水平产出,与顶、底板的产状基本一致。矿体以平整的板状为主,少见卷状矿体的卷头部分,矿化体主要沿工业矿体周边分布。矿体标高由北东向南西逐渐降低,矿体埋深受地形控制明显,总体上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增大的趋势(表1)。

表1 大营铀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统计

下亚段矿体厚度较稳定,在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形态突变部位厚度大,翼部矿体厚度相对较薄,即厚度较大矿体主要集中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矿体矿化分布总体较均匀,品位变化较小(表2);矿体平米铀量总体变化较均匀,高平米铀量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

表2 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矿体厚度、品位、平米铀量变化特征一览表

2.5.2直罗组下段上亚段矿体特征

平面上,直罗组下段上亚段铀矿带总体呈北东—南西—南东向展布,大致上呈向北东开口的U形,长约20km,宽400~2000m,矿体沿走向、倾向的连续性较差,矿体呈带状、透镜状,远离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分布或与前锋线斜交,矿床北西部砂体中沉积韵律增多,砂体的非均质性增强,砂体中层间氧化带呈多层指状由北东向南西延伸,在不同韵律层中均有小型层间氧化带控制的铀矿体。而位于矿床东南部的主矿体Ⅲ-12总体上沿北西-南东向展布,呈宽缓带状,长6.40km,宽550~1350m,且向南东方向还未进行加密控制,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矿体沿走向、倾向连续性好(图5)。

剖面上,直罗组上亚段矿体整体上较下亚段矿体连续且富集,以层间氧化带控制的翼部矿体为主,下翼矿体较上翼矿体连续性好且规模大,远离氧化带前锋线矿体富集减弱,连续性逐渐变差,且上、下翼矿体之间的距离加大(图2,图3);矿体以平整的板状为主,在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有见卷头矿的迹象。上亚段矿体矿层埋深受地层倾向与地形控制明显,总体上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增大的趋势。上亚段主矿体Ⅲ-12埋深、标高变化均较整个矿层小(表1),反映了矿体产状变化稳定,受地层、地形影响不大,矿体标高变化不大,局部呈起伏的波状分布。上亚段矿体及Ⅲ-12主矿体厚度变化具有规律性,在靠近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部位厚度大,在层间氧化带呈舌状突出的两侧厚度大,翼部矿体厚度相对较小(图3)。上亚段矿体品位较大,但主矿体较均匀,变化不大(表2)。上亚段矿体平米铀量变化较大,局部地段出现高平米铀量矿体,主要分布于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

2.6矿石特征

矿床内直罗组下段上、下亚段矿石均为砂岩,以浅灰色、深灰色长石砂岩和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岩程度不高,胶结疏松,一般具有粒序层理。矿石中碎屑含量高,占全岩总量的85%~90%,碎屑成分比较杂,以石英为主。填隙物由杂基和胶结物组成,杂基据黏土矿物X 射线衍射分析,成分主要为蒙脱石,相对含量在60%左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胶结物以水云母为主。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有分散吸附形式、铀矿物及含铀矿物(图6至图9)。

图6 吸附铀与钾长石、黏土矿物共生

图7 吸附铀与绿泥石共生

图8 钛铁矿(Ⅱm)、金红石(Ru)、石英(Q)边缘的铀石(Coff)

图9 与方解石(Cc)、绿泥石(Chl)共生的沥青铀矿(Pit)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主要成果

1)大营铀矿床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现皂火壕特大型和纳岭沟大型砂岩铀矿床之后,又发现和探明的一个特大型砂岩铀矿床。

2)大致了解了矿床直罗组下段上亚段水文地质参数特征,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含矿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承压水头高,含矿含水层渗透性较差;水文地质孔单孔涌水量在不同地段差异较大;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或Cl-Na型,但矿化度较小,在0.9~1.6g/L之间。

3)大致查明了矿床古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古层间氧化带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发育规模较大,古氧化距离为40km左右,最大埋深达830m,一般在575~730m之间;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古层间氧化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发育规模大,古氧化距离为45km左右,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向西突出的弧形展布。

4)大致查明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规模、厚度、品位及变化特征。下亚段矿(层)体形态简单,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矿体控制程度低,连续性差,矿体厚度、品位变化相对较小。上亚段铀矿带总体呈北东-南西-南东向展布,大致上呈向北东开口的U形,长约20km,宽400~2000m不等。主矿体Ⅲ-12总体上沿北西-南东向展布,呈宽缓带状,长6.40km,宽550~1350m,展布稳定。

5)大致查明了矿石类型、物质组分、化学成分、铀存在形式等。大营矿床矿石均以中粒、中粗粒砂岩为主。矿石工业类型以特征矿物含量低的含铀碎屑岩矿石为主;矿石矿物成分基本保持了围岩的主要成分;铀具有3种存在形式,以吸附态为主,铀矿物以铀石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含铀矿物。

3.2主要创新点

1)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下段上亚段中发现了规模巨大的铀矿体,进一步拓展了盆地北部铀矿找矿层位,对盆地北部找矿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2)进一步丰富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铀矿找矿标志。经对直罗组下段上、下亚段砂体顶板中薄煤层、煤线、炭质泥岩的分布范围与氧化-还原过渡带空间分布及矿体展布形态对比,认为砂体顶底板中煤系及目的层中炭屑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烃类流体,可能直接为成矿提供了还原剂,对层间氧化及铀成矿具有控制作用[6] ,因此,目的层砂体顶板中薄煤层、煤线、炭质泥岩的空间分布范围可作为找矿标志。

4开发利用状况

对矿床直罗组下段上亚段矿石开展了初步的实验室静态浸泡试验、渗透试验和柱浸试验研究,其可利用性和经济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5结束语

大营铀矿床在普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如下一些问题亟需要解决:

1)矿床铀矿体埋深大,相应的钻探费用、地浸孔成建井费用将大幅度增大,在矿床详查阶段应开展地浸现场条件试验与开发预可行性研究,并论证相应的工业指标。

2)在矿床施工了1个专门水文地质孔,含矿层渗透系数小,但1个专门水文地质孔代表性不强,在详查阶段应加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3)矿床勘查类型需要进一步做对比研究和钻探工程验证。

参考文献

[1]陈安平,彭云彪,等.内蒙古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与成矿特征研究[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04:126-157.

[2]苗爱生,彭云彪,等.内蒙古杭锦旗大营铀矿床普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08:26-87.

[3]张抗,等.鄂尔多斯盆地断块构造及资源[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37.

[4]李思田,等.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21-43.

[5]苗爱生,王佩华,等.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N21—N88号线)详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13:46-10.

[6]焦养泉,等.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直罗组底部砂体分部规律及铀成矿信息调查[R].核工业一〇八大队,2013:56-85.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苗爱生,男,1967年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现任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地勘二处处长。承担的重大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一等奖、二等奖,2007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3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得者。

E. 西安雁塔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地址在那里

西安含光南路176号交通科技大厦一层

F. 陕西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怎么样

简介:陕西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是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于2005年12月在原省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经办处的基础上,经省编办发[2005]134号文件批复正式成立。于2006年6月进驻省政务大厅。该中心下设办公室、基金财务部、参保管理部、医疗管理部、公务员管理部、稽核监管部、综合管理部等职能部门。
注册资本:317.87万人民币

G.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是不是社保中心

社保局全称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部分省市地区称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更多地区根据规定已将人事局与社保中心合并,统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市级和区级进行划分,主要从事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保业务办理,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事业单位。用户可通过本栏省市列表,查询全国社会保障局及劳动保障局电话、地址、网站等信息。

H. 西安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的介绍

西安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成立于1997年,服务人群约7.2万人。1、职责:⑴ 负责办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职工生育及居民医疗保险六项保险业务参保工作。⑵ 负责对区内企业及个人进行社保政策的宣传、咨询工作。⑶ 负责参保人员社保关系及个人账户基金的域内、域外转移工作。⑷ 负责办理养老、失业、工伤待遇的核定,以及基金社会化发放工作。⑸ 负责对参加职工医疗保险、职工生育保险及居民医疗保险人员应享受费用的审核、报销、结算、支付工作。⑹ 负责做好管委会机关人员医疗、生育保险的日常工作。

I. 西安市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在哪里。具体位置

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建工路28号)。在东郊建工路和公园南路十字向东100米路南。
坐公交37路、K208路、227路、K228路、242路、308路、351路、526路、K700路、702路,东新城市花园下。

J. 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是什么单位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是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受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委托,负责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
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是各个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履行全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等业务的技术支撑单位,承担全省地质勘查基金等项目的管理监督职能。

阅读全文

与陕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资美股技巧 浏览:904
债券基金收益债券 浏览:803
两桶油全涨停 浏览:683
美股又要反转 浏览:180
阿里概念龙头股涨停 浏览:284
九州证券股票代码 浏览:902
基金管理人从业资格证好考 浏览:25
山东新三板净利润排行榜出炉 浏览:866
7座车的交强保险是多少 浏览:672
为什么主力净流出还涨停 浏览:720
基金投资和管理将更便捷 浏览:382
工行银保理财产品销售技巧 浏览:406
在证券公司买国债逆回购安全吗 浏览:779
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案例 浏览:656
失业人员怎么领失业保险金 浏览:863
支付宝上买股票基金 浏览:225
新三板利好股 浏览:463
商业保险合同常见风险防范要点 浏览:846
最强风口是什么炒股软件 浏览:27
深圳卓宏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