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大全 > 德國債券發行量數據

德國債券發行量數據

發布時間:2021-05-18 14:56:37

債券市場的市場數據


2013年1月央行公布《2013年1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顯示,2013年1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券5214.6億元,同比增加182.9%,較2012年12月減少14.3%。
央行數據還顯示,截至2013年1月底,我國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量為26.4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量為25.2萬億元,占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量的95.4%。銀行間債市一家獨大的格局依然如故,但相比2012年年底的96.2%,佔比有所下降。
債券託管量,即已經發行但尚未到期的債券總量,是衡量債券市場的重要指標之一。從債券託管量的指標考量,最近幾年,中國債券市場可謂突飛猛進。
近幾年來,中國市場債券託管量穩步增長。2008年末,債市債券託管總額為10.3萬億元;2009年末為13.3萬億元;2010年末為16.3萬億元;到了2011年末為22.1萬億元;到了2012年末,這一數字增長為26.0萬億元。
進入2013年,債券市場的規模更是呈現提速跡象,2013年1月份債券託管總量增加4000億元,快於2012年同期。

② 中國歷年發行債券情況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1414789&chnid=3736&leafid=14327&gourl=/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

http://tjsj..com/pages/jxyd/20/32/_0.html

③ 全球債券的市場現狀

第一筆全球債券發行後,投資銀行為了促進市場的發展,力圖向借款人說明利用全球債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巨額借款需求;同時向投資者保證全球債券將具有充分的流動性。事實也確實如此。
世界銀行已經將全球債券作為其主要的融資手段,到1993 年世界銀行已通過發行全球債券滿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資需求,並期望將來將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銀行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發行全球債券可以降低籌資成本。據估計,發行全球債券可以比發行揚基債券節約10—20 個基點,比發行歐洲美元債券節約近10 個基點。同時在後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沒有擴大,這主要是是因為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場之間的套利機會進行大筆交易,因而使全球債券的交易量在歐洲清算系統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資者對全球債券也極為歡迎,這不僅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流動性,而且因為全球債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國的國債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市場,1 億美元以上的交易的買賣差價僅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債券流動性僅次於美國國債,其買賣成本低於其他類型債券。買賣主權發行者或國際組織的債券,在揚基債券市場上成本為25 美分以上;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為15 美分,而全球債券的成本僅為10 美分。
全球債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託管成本。這是因為在全球債券交易中,歐洲債券和美國國內債券市場的交易、清算網路得以聯通,從而大大縮短了清算和交割時間,節約了佔用資金的利息成本。同時,由於全球債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沒有託管機構,因而投資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國的託管機構,而不必求助於國外託管機構,這就成倍地降低了託管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具有上述諸多優勢,但在開始的幾年中,只有世行被認為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其他發行人所發行的全球債券或是大部分迴流到國內市場,或是只在除本國市場外的一個主要金融市場發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要發行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發行人必須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其借款規模足夠大,因而能大規模發債;二是發行人必須在至少兩個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譽,以便利債券的順利發行。而真正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發行人極少。
為了能夠利用全球債券的優勢,一些不具備上述兩個條件的惜款人採取了一些變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發行債券的同時,利用美國的144A 規則在美國國內進行私募發行,從而創造一種類似全球債券的交易。美國發行人經常利用這種方式來規避SEC 的登記要求,從而縮短發行的准備時間。根據144A 規則,只要是合格機構投資者(QIBs),就可以購買按144A 規則發行的證券。由於144A 發行只能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其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權發行人為了提高證券流動性,多不採用144A 發行,而是向SEC 登記,以便能向美國的零售投資者發行。
一些借款人雖不具備發行全球債券的條件,但仍利用這一方式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值的全球債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業公司就曾發行過約80 億美元的全球債券,但以加元計值。這些債券發行後大部分流回國內。這類借款人利用全球債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可以滿足其巨額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全球債券比加拿大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在國外金融市場發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於發行全球債券的傭金明顯低於在國內市場發行債券的傭金,因而仍可以節省大量費用。此外,直接以本國貨幣發行全球債券也避免了同時必須進行互換交易的風險和成本。
全球債券的發行與某些國家的國內規則可能發生沖突,因而必須事先進行協調。如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辛迪加中必須至少有一家日本證券公司,而日本國內證券公司的傭金都是比較高的,因此會增加全球債券的發行成本。為此,世行獲得了日本有關當局的豁免,可以在發行日元全球債券時不必邀請日本證券公司參與。又如在德國,債券都是以無記名形式發行的,而全球債券都是在美國SEC 登記並以記名形式發行的。為了避免發行馬克全球債券時出現沖突, 世界銀行設計了兩個永久性的全球證書( Global Certificate)。這兩個全球證書都不能換成單個的債券。無記名的全球證書由德國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屬機構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記名全球證書則由花旗銀行法蘭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國的證券託管公司(DTC)所屬成員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通過這種方式,馬克全球債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並可以通過「歐洲清算系統」或塞德爾(歐洲債券市場)、 DTC(美國市場)及DKV(德國市場)所組成的清算網路進行交易的清算,從而降低了馬克全球債券的交易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市場從1993 年以來獲得飛速發展,但許多市場參與者仍對此持懷疑態度。歐洲投資銀行(EIB)的官員認為,真正能夠發行全球債券的發行人只有世界銀行集團的三個姊妹組織,而其他的發行人實際上並不是發行真正的全球債券,而只是發行金額較大的歐洲債券,還有人認為只要美國還是一個記名債券市場而歐洲還是一個無記名債券市場,就不能真正形成一個無邊界限制的全球債券市場。
雖然各界人士對全球債券意見不一,但全球債券確實代表著未來資本市場全球化的趨勢,因此其未來發展是很樂觀的。
由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創立。 定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匯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麼叫宏觀調控?經濟學家理解這個詞就是宏觀經濟政策。但實際應用上,它的含義是模糊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有經濟研究部門叫宏觀調節部,表明在當時的經濟形勢下對宏觀調節還有一點敬畏,後來改稱了「宏觀調控」,好像我們對經濟的控制越來越加強了。宏觀調控慢慢又演變為一個長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在任何時候都要存在。這種提法把「宏觀調控」的意思模糊了,因為宏觀經濟政策在經濟學上就是短期的。

④ 債券的發行量

每次發行規模與公司凈資產規模相關,不超過監管機構限制即可;沒有明文規定是否要成立專設機構,授權合法即可

⑤ 請簡介德國潘布雷夫債券

德國抵押債銀行協會2月12日在京舉辦「中國首屆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介紹會」,以使這一歐洲經典的再融資工具吸引中國投資者。正如德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經濟商務部主任郭林先生所說: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積累了不少資本,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郭林先生直言不諱:目前德國在華投資主要是生產性的,但德國在服務業方面也有特長,比如抵押債券,完全可以引入中國。中國富餘的資金可以投入世界資本市場,投入德國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

確實,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已把中國視作該債券2004年發行的最大目標國家。對此,德國抵押債券銀行協會經理路易斯·哈根博士感覺良好,他說近日與中國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交流後,認為潘德布雷夫債券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投資國際資本市場的極好選擇。

歐洲最大的債券市場

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已有230年的歷史,其間不斷創新品種以滿足現代投資者的需求。目前已成為歐洲最大、世界第六大債券市場。2003年債券市場存量為10760億歐元,發行量為2010億歐元。

據介紹,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有兩大品種:傳統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和大額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傳統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的發行量相對較小,發行均在500萬歐元到5億歐元之間,購買並持有型投資者對它的興趣遠遠大於以交易為目的的投資者對它的興趣。而大額潘德布雷夫債券則是為以交易為目的的投資者量身定做的,一直以來最低發行量為5億歐元。該品種只為具有優先追索權的抵押資產/土地所有權為擔保的貸款或是為公共機構的貸款提供融資服務。如今大額潘德布雷夫債券的最少發行量已定為7.5億歐元。

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是德國抵押債券銀行最主要的籌資工具,也是德國債券市場最大的一個細分市場。60%的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都是德國抵押債券銀行協會所屬的私有抵押債券銀行發行的。

抵押債券銀行吸引了全世界的機構投資者,其魅力有四:巨大的債券發行量;被國際資信評估機構評為最優等級以及同政府債券相當的信用質量顯示的安全性;高度的流動性;較高的收益性。

潘德布雷夫債券的融資特點

潘德布雷夫抵押債券兩大品種除了發行量不同之外,還具有若干特點:

其一:發行程序不同。傳統潘德布雷夫債券是在公開市場上以投標形式拍賣的。在同一債券內,將建立不同的系列,不同系列的發行價格取決於當時資本市場的價格水平。

而大額潘德布雷夫債券則通過由國際和國內的銀行共同組成的銀行發行的,運用國際資本市場上通常使用的固定價格再報價方式,並採用相應償債期的國債或是互換利率曲線作為再報價收益的標准。而且,至少有3個做市商負責。

其二:利息支付和收益條款有異。大額潘德布雷夫債券是一個固定利息定期給付的普通結構債券,其利息依據息票在每年年底支付,並按照國際慣例以實際方式統一計算。雖然深入的標准化保證了該債券的透明度,但是也影響了其不能根據投資者的特殊需要進行調整。

傳統潘德布雷夫債券通常也擁有固定息票,但卻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喜好而靈活結構。結構化的債券更展示了發行商對國際資本市場需求的靈活應對。

其三:償債期限通常為1年至10年,目前中短期債券的流通占絕大部分。

其四:從法律形式和證明書看,該債券分為憑證式債券和記賬式債券兩種。大部分憑證式潘德布雷夫債券都可以在德國股市上市。大額潘德布雷夫債券必須申請在一個德國股票交易所中的官方市場或是管制市場進行交易的許可。一些大額潘德布雷夫債券甚至已在德國以外的股票市場上市。

哈根博士說,潘德布雷夫債券在近幾年的成功,也體現在國際投資者對其的濃厚興趣上。如今已有30%的大額潘德布雷夫債券為國際投資者持有。發行的國際化已成為潘德布雷夫這一經典融資工具增長與發展的新動力。

哈根博士認為,通過潘德布雷夫債券在資本市場為中國房地產信貸再融資的方式能夠為中國的銀行系統提供借鑒,並為房地產和公共事業建設提供新的融資工具。

⑥ 哪裡可以找到國債利率的歷史數據

國債利率的數據一般從英為財情查詢,非常全面,包括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印度,及至全世界各國家及地區的各年期(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甚至20年,30年)國債利率,債券價格,國債收益率等,除了各年期每一種債券的實時行情,還包括所有走勢圖、歷史數據、新聞和分析評論,數據非常清晰全面。可按不同的時間周期查看,還可以下載用來研究。

見:

中國債券

中國十年期國債歷史數據

國債利率是國債的發行人每年向國債投資者支付的利率。在面值發行的場合,國債利率是國債利息同國債票面金額的比率;在折價發行的場合,國債利率是國債的發行價格與其票面金額的差額同發行價格之間的比率。由於國債具有信用等級高、安全性高等特點,一般來說,在各種利率中,國債利率具有基準利率的功能。

⑦ 德國銀行 與英美銀行 結構差異

內容摘要: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是二者在金融制度上卻存在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關鍵詞:英德 金融制度 對比分析

金融制度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由一國的金融監管制度、金融組織制度和金融市場三大部分構成。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二者在金融制度上有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金融市場的差異

(一)股票市場的差異
英國擁有一家股票交易所—倫敦股票交易所,1973年,所有11家地方證券交易所被全部合並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在倫敦交易所里有兩個市場:主板市場和另類投資市場(AIM)。主板市場專門為經營業績良好的成熟企業融資,上市條件嚴格。AIM市場專門為規模較小的成長性企業籌集資金,上市條件較為寬松,沒有規模、經營年限和公眾持股量等限制。截止2007年2月,共有3211家公司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1579個公司在主板市場上市,1632家公司在AIM市場上市,這包括700多家外國公司在英國的主板或AIM市場上市。
德國有8個地區股票交易所,但大多數的交易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進行。德國的股票市場可以劃分為官方市場、受管制的官方市場、新市場和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官方市場是最重要的市場,90%的股票在此交易,上市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條件才能在此發行股票。在官方市場上交易的多是德國傳統大型股份公司(如賓士、奧迪、西門子等)和一些國外大型企業的股票。官方市場上市費用高,對信息披露的義務要求非常嚴格。受管制的官方市場,上市條件相對寬松,無須提供公司創辦書,可用一份簡單的報告代替。入市成本比官方市場低50%。新市場於1997年開市,主要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新市場一度迅猛發展,由於上市標准過於寬松,對上市企業缺乏監管,投資者對其失去信心。2003年5月被關閉。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Freiverkehr),是一個無固定組織形式的市場,原則上沒有法定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沒有審批問題,證券的上市交易只需司法機構的認可即可。到2004年1月,在德國所有市場上有10710家上市公司,其中法蘭克福有5781家。但是在這1萬余家公司中,德國本土企業只有973家,而來自國外的公司高達9737家。
從分析可以看出,英國股票交易所只有一個,擁有兩個市場,德國有8個交易所、3個市場(新市場實際已經不存在)。英國本土企業占市場主體,德國的外國股票所佔比重比英國的外國股票比重更高。共同點是兩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都很高,但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遠比德國大。以2002年為例,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是21000億美元,德國是1010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20倍。
(二)債券市場的差異
英國債券市場按發行人劃分,可以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公司債券和非金融公司債券。任何債券的發行都要經過FSA的審核和批准。近年來政府發行債券的數量大幅度上升,自2003年以來,每年發行額都在500億英鎊以上。政府債務的發行與管理在傳統上由英格蘭銀行負責,1998年4月以後,這項職能轉移至財政部的債務管理局(DMO),同時短期利率的制定職責也轉移到DMO手中。英國政府債券發行最顯著的特點是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指DMO批準的具有直接從DMO買賣政府債券並銷售的經紀商,它肩負兩種職能,既可以自己購入,也可幫助其他公司購買,一般通過競標的方式購買,目前英國政府債券市場上有17家金邊證券做市商和5家內部交易商經紀人。
德國債券市場是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發行部門有非金融公司、政府部門、金融公司和外國籌資者,債券的類型有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德國的公司債券與英國類似,公司債券所佔比重較小,如果只考慮國內債券籌資情況,非金融公司籌資比重多數年份低於10%,造成這種原因是德國公司債券的發行額度需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手續繁復,耗時較多,另一個原因是間接融資容易。對於政府債務的管理,德國採用的是多部門分工合作方式,即由聯邦財政部、聯邦中央銀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共同負責, 聯邦財政部制定國債發行政策並對政府收入與支出進行監控,聯邦中央銀行負責具體發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負責債券債務登記管理以及還本付息工作,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負責制定具體的發行方案,顯然這種管理體制與英國有很大的差異。
英國債券發行的總量遠遠高於德國的發行額,但德國的外國機構發行的債券所佔比重高於英國同類指標。

銀行中介業的差異

(一)業務范圍的差異
英國的銀行部門可以分為兩類:全面認可銀行和許可存款銀行(LDTs)。全面認可銀行經營范圍廣泛,包括存款、信貸和債券買賣。LDTs的服務領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吸收公眾存款方面,這些是小的金融機構,在公司名稱里不能使用「銀行」二字。
德國銀行業可以分為綜合銀行和專業銀行。綜合銀行屬於「全能銀行」,提供全部金融服務,包括吸收存款、貸款以及從事有價證券業務等,它主要由三類銀行構成:儲蓄銀行、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專業銀行指從事特殊業務的銀行如抵押貸款銀行、開發銀行、住房儲蓄銀行等,其業務范圍通常受到相關法律限制,但是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的放鬆,其經營的范圍有擴大的趨勢。
英德銀行業的差異表現在於德國實行的全能銀行制,而英國實行嚴格的銀行分業經營制。英國在金融「大爆炸」後,這種管制放鬆了,銀行可以持有保險公司和企業的股票,參與金融市場,各種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界限變得模糊。
(二)其他差異
除了在銀行結構即業務范圍的差異外,英德銀行部門的差異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銀行在企業外部融資的地位不同。英國的非金融性企業的外部資金雖然主要來自於銀行,但其比重不到50%,而股票與債券合計有近40%。相反,從1970—1996年,德國企業的外部長期融資中,銀行貸款所佔比重平均為82%,股票和債券僅佔12%。由於英國的銀行地位相對低下而金融市場地位相對重要,西方學者將英國金融體系歸屬於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德國的情況正相反,因此德國的金融體系歸屬於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
2.盈利水平不同。英國銀行業擁有較高的利潤率。由於德國的州立銀行和抵押銀行利率非常低,排除這些銀行所得到的數據更具可比性。從利息收入看,二者差不多,但是英國的非利息收入遠遠高於德國,而在人員成本上德國又高於英國,所以英國的利潤與資產的比率高於德國0.4個百分點。英德銀行業績的差異也可以從股票反映出來,2003年,德國所有銀行股票的平均收益是0.7%,英國則高達11.1%。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有:英國銀行的非傳統銀行業務很發達,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德國的銀行業壟斷程度較英國低,英國可以在一定程度獲得壟斷利潤,英國銀行業務的收費普遍高於德國;德國的公共銀行部門和合作銀行在銀行業占的比重很大,這些銀行不以銀行最大利潤為目標,提供服務的費用和利息要求都很低;英國的銀行都是盈利為目標的;德國中小企業主要從公共銀行部門(儲蓄銀行)獲取服務,降低了德國整個銀行業的收入;英國的零售銀行和分支機構較德國少,降低了經營成本。3.銀行國際化程度不同。英國的銀行業國際化程度一直高於德國,英國擁有更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外國銀行的貸款量佔英國總貸款量的20%以上,而德國的外資銀行所佔份額不到10%。
4.銀企關系不同。相對英國而言,德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這種親疏有別的關系根源於公司治理制度的差異。英國和美國的法律強烈要求公司管理者代表股東利益行事,利潤最大化是公司唯一的目標。如果代理人不能滿足股東的利潤目標,公司將會被敵意接管。德國的治理機制可以用「雙層管理,共同決策」來概括。
雙層管理指德國的股份公司有監事會和管理委員會共同負責公司的治理,其中監事會負責公司的治理和監督管委會,對於特殊問題,如公司結構調整、改變業務范圍、戰略性安排、紅利分配以及收購其他公司等均需得到監事會的同意,監事會有權任命、監督和解散管委會或某些成員;管委會則是負責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
共同決策是指監事會的成員一半由股東選舉的代表構成,另一半則由雇員選舉,代表勞方的利益,公司的決策由資方和勞方共同作出。股東利益是管理層追求的目標但不是唯一的目標,還必須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在公司的利益鏈條中有股東、管理者、銀行和雇員四方,而銀行居於核心地位。如果公司資金陷入困境,銀行採取的手段是追加貸款,而不是讓其破產,因此在德國很少發生敵意接管。反過來,由於德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公司缺少其他的籌資渠道,只能依賴開戶銀行並與其保持長久的關系。
物質產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表現為供給的無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有效需求及創新不足。可持續發展是網路經濟的基本發展模式。原基生產的M-B和B-C就是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它選擇任何具有最低使用價值和最小社會(含企業)成本的物質材料作為生產投入來備制B,同時,它是按最終消費品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來備制B,B構造為C,不能實現社會價值的產品量極少。可見,網路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存在必然的聯系,其聯系也具有重大意義。

⑧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那個是發行最多的債券

相對於外國債券,歐洲債券發行較多。因為歐洲債券為離岸國際債券,其發行受管制少,購買(投資)參與面廣,發行成本相對於外國債券較為低。

⑨ 各國財政與貨幣政策貨幣發行量對比

金融學中的一塊基本內容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相互搭配使用,具體說來有以下四種配套方式:寬松的貨幣加擴張財政;從緊的貨幣加緊縮的財政;寬松的貨幣加緊縮的財政;緊縮的貨幣加寬松的財政。可是,結合當今世界貨幣發行的規律和經濟發展現實來看,根本不存在「緊縮貨幣政策與寬松財政政策」共存的現實,即便是在理論上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兩者的搭配方式只有三種,沒有四種。

為什麼從緊的貨幣政策與寬松的財政政策無法共存呢?其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各國的貨幣體系和財政體系都被政策操控,財政部和央行雖分屬不同的機構,但其做出的決定都必須經過最高決策層同意,也就是說。一國的金融體系(在不考慮外資沖擊的假設下)基本上是由政府說了算,而不是市場說了算,即便是號稱最自由的美國也是如此。於是可以推出,貨幣的發行量也是政府說了算。

寬松的財政政策導致的後果就是財政赤字,赤字的理論依據就是政府提供信用向人民借錢,借的錢總要還啊,怎麼還呢?有三種方式:第一,增稅,這種方式會引起民眾反感,不好。第二,發國債,美其名曰「金邊債券」,政府肯定不會欠你錢的啊,信用有保證,但是呢,過幾年要還利息,也不太好。第三,就是自己印錢還債,美其名曰貨幣發行,這種方式對政府最有利,理由如下:第一、不用還利息;第二、想印多少印多少,欠再多錢也不怕,欠債的人可以自己印錢還債,這是天下最霸道的一個笑話,對嗎?所以,全天下的政府在理論上都是破產的,但實際上都沒破產,因為權力讓它得以繼續運行。

再接著說赤字的償還方式對貨幣政策有何影響。增稅,是最基本的國民收入再分配方式,老百姓拿得少了,政府拿去的多了,蛋糕一樣大,分法不同而已,對社會貨幣總量幾乎沒有影響,所以對貨幣政策也沒啥影響。發債,是提前預支老百姓的未來收入和後期稅收收入,基於李嘉圖等價定理,其效果跟增稅差不多,對貨幣總量稍有影響,那就是政府要多支付一項成本:債券利息,但一般而言債券利息往往比不上CPI,也就是說,因為利息產生的貨幣輸入不足以對後期應有的貨幣總量產生較大影響(因為那個時候GDP的總量也在增加,貨幣自然合理的同步增加)。所以,產生後果最嚴重的還債方式就是「印鈔票」,第一,印鈔票的依據往往是根據政府負債的情況,而非現實經濟發展需要;第二,多印的鈔票沒有任何實體經濟產品作為支撐,單一增加社會總需求而已;第三,印鈔導致的通脹會隱藏政府實際赤字,導致實際利率降低,低於CPI,使政府少還錢但讓老百姓利益受損。

也就是說,只要政府以印鈔票的形式,以貨幣發行為基礎來支撐擴張的財政政策,那麼其貨幣政策一定是寬松的,根本無法從緊,從緊了錢從哪裡來呢?從緊了不就等於宣布政府破產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各國遇到的復甦瓶頸,當初為應對危機設計的「雙松」政策為現在的尷尬處境埋下了伏筆。流動性在被各國政府強心劑般的政策刺激過後,開始了新一輪的泛濫泡沫,於是乎不少有識之士提出來,貨幣可以適度從緊啦,再不緊一點就又是通脹啦,可是,各國突然發現我們走進了一條死胡同,不是不想從緊,是根本不能從緊,從緊了政府就要破產,當初政府是欠了好幾萬億的債啊,不發貨幣怎麼還錢呢?還是維持低利率不變吧,否則政府活不下去,幸好我們政府可以自己印錢還債。

所以,當貨幣政策被財政政策綁架的時候,怎麼可能會獨立發揮作用呢?於是,後危機時代,冰島政府宣布破產,希臘陷入債務危機,歐盟各國都不同程度受到債務影響,於是在近期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緊縮政策削減預算,這是一樁好事,把邏輯釐清了政策才能對路。歐元區國家之所以一直陷入通縮甚至債務危機,恰恰是因為該體系內國家貨幣發行權(歐元)與本國行政權力脫離,也就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脫離,各國財政政策可以自行制定,但歐元的發行量不是法國、德國說了算,而是整個歐盟說了算,於是「自行印鈔」的還債渠道被徹底堵死,所以貨幣政策避免了被財政政策綁架,那欠下的錢怎麼辦?增稅肯定不行,發債也沒人敢買(中國肯定願意買,呵呵),貨幣又不能多發,所以只能量入為出,緊縮財政,大幅削減赤字。所以,目前來看,只有歐盟可以實現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四種搭配了。

中國和美國是反面典型,中國政府印錢造成通脹是剝削老百姓為資產階級服務,美國政府印錢造成通脹是剝削發展中國家為自己服務,這兩個意識形態不相容的國家竟然在經濟政策上出奇的一致:用財政政策綁架貨幣政策,政府自己印錢還債!所以至今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敢說政策轉向,因為一轉向政府就破產,先趕緊印鈔讓政府還了債再說,通脹的後果讓可憐的百姓承擔去吧!

綜上我們發現,要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獨立作用,必須使兩者的決定權分離,顯然,國家的存在是不會允許財政權旁落的,但歐元區的示範讓我們看到了超主權貨幣發行體系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貨幣發行不為一國政府所利用,那麼區域內超主權貨幣的出現怕是一條遲早會被腳印踩出來的路了。

雙松雙緊的政策後果如何大家應該比較清楚,那麼就還剩下一個小問題,寬松的貨幣加從緊的財政,這樣的搭配好么?理論上說應該不錯,總體上講一松一緊,整體溫和,不會導致赤字,可能會帶有一點通脹,但應該不嚴重,可當今世界似乎很少聽說有哪些國家採取的是這種方式,原因就是凱恩斯所說的流動性陷阱,單純寬松貨幣似乎已經解決不了刺激經濟的問題了,同時通脹和政府支出的減少必定會加大貧富差距,這也許會被民眾所詬病。

所以,目前來看似乎找不到完美的搭配方式,只是很期待超主權貨幣的到來,期待貨幣政策回到它應有的原貌。

⑩ 怎樣使用dealogic資料庫,或者怎樣查詢中國在海外發行的外幣債券數據。分幣種。

根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中國內地房地產企業發行的離岸債券很有可能創下紀錄,今年迄今已發行180億美元債券,這一數字正在快速接近去年全年的195億美元。
其中,今年最大規模的交易出現在7月份,當時中國遠洋地產從美元債券市場融得了12億美元資金。

閱讀全文

與德國債券發行量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美股技巧 瀏覽:904
債券基金收益債券 瀏覽:803
兩桶油全漲停 瀏覽:683
美股又要反轉 瀏覽:180
阿里概念龍頭股漲停 瀏覽:284
九州證券股票代碼 瀏覽:902
基金管理人從業資格證好考 瀏覽:25
山東新三板凈利潤排行榜出爐 瀏覽:866
7座車的交強保險是多少 瀏覽:672
為什麼主力凈流出還漲停 瀏覽:720
基金投資和管理將更便捷 瀏覽:382
工行銀保理財產品銷售技巧 瀏覽:406
在證券公司買國債逆回購安全嗎 瀏覽:779
有限合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案例 瀏覽:656
失業人員怎麼領失業保險金 瀏覽:863
支付寶上買股票基金 瀏覽:225
新三板利好股 瀏覽:463
商業保險合同常見風險防範要點 瀏覽:846
最強風口是什麼炒股軟體 瀏覽:27
深圳卓宏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