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險理財 > 保險2017年國十條

保險2017年國十條

發布時間:2021-06-16 21:47:39

保險國十條全文

很簡單幾點
1,社保是後給付 商保是先給付 社保也即是說你得了病,自己出錢治好了,拿著醫院的發票才能去報銷,而商業保險只要門診確認了,就能到保險公司拿錢去治病
2,社保對所保疾病的種類不如商業保險多,並且治病需要的葯品很多保健類,進口的葯社保是不給報的,很簡單的例子,你需要輸血了,而血液不是社保的范圍,不能報銷
3,社保一般保額都確定了,而商業保險的保額是可以自己調節的,覺得以後看病貴的話自己可以多買點,靈活
4...........
很多了,社保有點落伍了,國家也正在提倡商業保險呢,靠國家管13億人累死政府啊,風險分擔多好(商業保險),看看現在的學校都怎麼做就知道了。。。。
希望採納

㈡ 保險業「新國十條」是什麼

1、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於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保險服務需求為出發點,

以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為方向,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健全市場、優化環境、完善政策,建設有市場競爭力、富有創造力和充滿活力的現代保險服務業,

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對商業化運作的保險業務,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具有社會公益性、關系國計民生的保險業務,創造低成本的政策環境,給予必要的扶持;

對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積極作用但目前基礎薄弱的保險業務,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二是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全面深化保險業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引進先進經營管理理念和技術,釋放和激發行業持續發展和創新活力。

增強保險產品、服務、管理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市場主體差異化競爭、個性化服務。三是堅持完善監管、防範風險。完善保險法制體系,加快推進保險監管現代化,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市場秩序。處理好加快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關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

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2、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四)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商業保險要逐步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健康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保險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健康保障計劃。

支持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企業年金等業務。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對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的補充作用。

(五)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保障。推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探索對失獨老人保障的新模式。發展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產業,促進保險服務業與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

(六)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鼓勵保險公司大力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並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

提供與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相結合的疾病預防、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支持保險機構參與健康服務業產業鏈整合,探索運用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設立醫療機構和參與公立醫院改制。

3、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七)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政府通過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服務等方式,在公共服務領域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積極探索推進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各類養老、醫療保險經辦服務,提升社會管理效率。

按照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要求,做好受託承辦工作,不斷完善運作機制,提高保障水平。鼓勵發展治安保險、社區綜合保險等新興業務。支持保險機構運用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參與保安服務產業鏈整合。

(八)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強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立法保障的責任保險發展模式,把與公眾利益關系密切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醫療意外、實習安全、校園安全等領域作為責任保險發展重點,探索開展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加快發展旅行社、產品質量以及各類職業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和公眾責任保險,充分發揮責任保險在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事後理賠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經濟杠桿和多樣化的責任保險產品化解民事責任糾紛。

4、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

(九)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提升企業和居民利用商業保險等市場化手段應對災害事故風險的意識和水平。積極發展企業財產保險、工程保險、機動車輛保險、家庭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的能力。

充分發揮保險費率杠桿的激勵約束作用,強化事前風險防範,減少災害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十)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商業保險為平台,以多層次風險分擔為保障,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研究建立巨災保險基金、巨災再保險等制度,逐步形成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鼓勵各地根據風險特點,探索對台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准備金制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資料庫。

5、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

(十一)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產量,有條件的保價格、保收入的原則,鼓勵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願參保,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農業保險保障程度。

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探索天氣指數保險等新興產品和服務,豐富農業保險風險管理工具。落實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准備金制度。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健全保險經營機構與災害預報部門、農業主管部門的合作機制。

(十二)拓展「三農」保險廣度和深度。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農房保險、農機保險、農業基礎設施保險、森林保險,以及農民養老健康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

6、拓展保險服務功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十三)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在保證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鼓勵保險資金利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

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相關政策。

(十四)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

穩步推進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探索發展債券信用保險。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

(十五)推動保險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建立完善科技保險體系,積極發展適應科技創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推廣國產首台首套裝備的保險風險補償機制,促進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增強小微企業融資能力。

積極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發揮保險對咨詢、法律、會計、評估、審計等產業的輻射作用,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保險、物流保險,探索演藝、會展責任險等新興保險業務,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十六)加大保險業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著力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的作用。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大型成套設備,簡化審批程序。

加快發展境外投資保險,以能源礦產、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農業、林業等為重點支持領域,創新保險品種,擴大承保范圍。穩步放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進一步增加市場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航運保險。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

7、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十七)深化保險行業改革。繼續深化保險公司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保險企業制度,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全面深化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穩步開展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

深入推進保險市場准入、退出機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支持設立區域性和專業性保險公司,發展信用保險專業機構。規范保險公司並購重組。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

(十八)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保險市場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為我國海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

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多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努力擴大保險服務出口。引導外資保險公司將先進經驗和技術植入中國市場。

(十九)鼓勵保險產品服務創新。切實增強保險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支持保險公司積極運用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保險業銷售渠道和服務模式創新。

大力推進條款通俗化和服務標准化,鼓勵保險公司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產品服務,減少同質低效競爭。推動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努力降低經營成本,提供質優價廉、誠信規范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二十)加快發展再保險市場。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發展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加大再保險產品和技術創新力度。加大再保險對農業、交通、能源、化工、水利、地鐵、航空航天、核電及其他國家重點項目的大型風險、特殊風險的保險保障力度。

增強再保險分散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強化再保險對我國海外企業的支持保障功能,提升我國在全球再保險市場的定價權、話語權。

(二十一)充分發揮保險中介市場作用。不斷提升保險中介機構的專業技術能力,發揮中介機構在風險定價、防災防損、風險顧問、損失評估、理賠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更好地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增值服務。優化保險中介市場結構,規范市場秩序。穩步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

8、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防範化解風險

(二十二)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堅持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統一,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統一,加快建設以風險為導向的保險監管制度。加強保險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改進市場行為監管,加快建設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

完善保險法規體系,提高監管法制化水平。積極推進監管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的作用。充分利用保險監管派出機構資源,加強基層保險監管工作。

(二十三)加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推動完善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探索建立保險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建立健全保險糾紛訴訟、仲裁與調解對接機制。

加大保險監管力度,監督保險機構全面履行對保險消費者的各項義務,嚴肅查處各類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二十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強保險業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完善風險應急預案,優化風險處置流程和制度,提高風險處置能力。強化責任追究,增強市場約束,防止風險積累。加強金融監管協調,防範風險跨行業傳遞。

完善保險監管與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公安、司法、新聞宣傳等部門的合作機制。健全保險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9、加強基礎建設,優化保險業發展環境

(二十五)全面推進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保險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用記錄覆蓋面,構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引導保險機構採取差別化保險費率等手段,對守信者予以激勵,對失信者進行約束。完善保險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制度、保險機構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

(二十六)加強保險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保險業各類風險資料庫,修訂行業經驗生命表、疾病發生率表等。

組建全行業的資產託管中心、保險資產交易平台、再保險交易所、防災防損中心等基礎平台,加快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為提升保險業風險管理水平、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

(二十七)提升全社會保險意識。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鼓勵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開辦專門的保險頻道或節目欄目,在全社會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加強中小學、職業院校學生保險意識教育。

10、完善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二十八)建立保險監管協調機制。加強保險監管跨部門溝通協調和配合,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保險服務與社會治理相互融合、商業機制與政府管理密切結合。

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實現數據共享,提升有關部門的風險甄別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建立保險資料庫公安、司法、審計查詢機制。

(二十九)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運用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及保險機構的網路、專業技術等優勢,通過運用市場化機制,降低公共服務運行成本。

對於商業保險機構運營效率更高的公共服務,政府可以委託保險機構經辦,也可以直接購買保險產品和服務;對於具有較強公益性,但市場化運作無法實現盈虧平衡的保險服務,可以由政府給予一定支持。

(三十)研究完善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完善健康保險有關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

落實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結合完善企業研發費用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統籌研究科技研發保險費用支出稅前扣除政策問題。

(三十一)加強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用地保障。各級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養老產業、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養老服務設施、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供應。加強對養老、健康服務設施用地監管,嚴禁改變土地用途。

鼓勵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等投資興辦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機構。

(三十二)完善對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政策。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的保費補貼,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保險縣級財政保費補貼。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作為促進經濟轉型、轉變政府職能、帶動擴大就業、完善社會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方案,促進本地區現代保險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

㈢ 2017保險業有哪些變化 盤點2017年保險業的新看點

銀行信息港理財1月5日訊 2016年以來,為切實防範風險,保監會密集出台了多項監管規定,加大對重點公司、重點產品的監管力度。從2017年1月1日起,靠中短存續期產品「發家致富」的人身險公司將被嚴格限制,激進的險資舉牌行為將得到遏制。那麼,2017年保險業還將有哪些新看點?
看點1
理財險急剎車
一些公司通過負債端期限短、收益高的萬能險搶占市場進行「長險短賣」,而資產端又集中投資於股權、不動產等變現能力較差的資產來「短錢長配」,從而引發期限錯配,流動性風險可想而知。
2016年,保監會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萬能險進行監管,3月發布通知從銷售端限制短期萬能險的銷售,9月明確監管新規從產品設計端和投資端獨立賬戶進行細化監管。2016年監管層對於短期萬能險的趨嚴監管可謂不遺餘力。去年二季度伊始,行業主體便開啟了保費結構的調整,行業萬能險整體降溫,大部分公司萬能險增速放緩,萬能險結算利率持續回落。預期2017年萬能險定價利率和負債成本將進一步回落,產品激進定價和高結算利率行為將受到顯著遏制,業務結構將逐步優化。
看點2
健康險要爆發
自2013年起,相關部門陸續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等,均對發展健康險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方向,尤其是在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險、與醫院深度合作等方面,未來前景廣闊。
數據顯示,商業健康險同樣實現了高增速發展,去年1-11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841.8億元,同比增長73.08%,占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的18.21%,一年便提升了3.65個百分點。平安證券的研報顯示,2006-2015年的十年間,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118.4%。如果以新「國十條」所定位的保險密度發展目標來計算,我國健康險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1.5萬億元。
看點3
舉牌更理性
隨著險資舉牌的愈演愈烈,保監會加大監管力度,明確表示對於激進的股權投資行為會採取必要的措施,不支持保險資金短期大量頻繁炒作股票,未來,預計在低利率、優質資產荒的背景下,險資舉牌仍會持續,但激進的險資舉牌行為將得到遏制,險資舉牌將更加規范,股權投資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少量的戰略投資應當以參股為主。
數據還顯示,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險資再度站上風口浪尖,但相較於2015年,險資整體舉牌規模已縮減了很多。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年有超過60起舉牌事件,至少30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而截止到2016年11月底,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僅不到10家,且大多集中在下半年。
看點4
牌照爭奪降溫
保險牌照持續走熱,引各路資本爭相競逐,目前仍有約200家公司排隊靜候新牌照,但隨著保監會不斷抬高股東准入門檻,這一現象將在2017年降溫。
近日,保監會對外徵求意見進一步嚴格股東准入標准。此徵求意見稿對保險公司股權的性質、轉讓、投資、比例等均進行了細致的規定。保險公司的股權更加趨向分散化,外來入股或對外轉讓被嚴格限制。以投資為目的的保險公司將逐步被迫轉型或退出,以回歸傳統保險業,實現「保險姓保」的目的。
有機構預測,2017年監管批籌的保險公司序列將與2016年的情況較為相似:傳統壽險、財險公司按節奏批籌;符合監管倡導方向、保險業發展趨勢的細分專業化保險公司獲批成功率較高。
看點5
保險精準扶貧
保監會一邊在圈定保險牌照審批四大硬指標,一邊又給排隊拿牌照的各路資本指出一條明路。保監會明確優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設立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支持在貧困地區設立服務民生的專業性保險公司,開展相互保險試點,支持貧困地區企業投資保險業。
保監會還表示,將支持少數民族地區保險公司雙總部發展,支持貧困地區保險公司開展與扶貧密切相關的保險業務。
此外,還鼓勵保險公司在貧困地區設立與保險產業鏈相配套的非保險子公司,提供醫養護理、客服後援、汽車維修等多門類培訓;鼓勵保險機構呼叫中心、後援中心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等項目轉移落戶到貧困地區。
看點6
車險電子化加速推廣
對廣大車主來說,給愛車投保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後,時不時地還會遇到紙質保單丟失、交強險粘貼標志損毀等麻煩。經過兩年的試點後,2016年12月28日起,北京地區將全線啟動交強險和商業車險電子保單,正式開啟車險保單「無紙化」時代,而2017年車險保單電子化加速全國推廣。
目前,在北京經營車險業務的40家保險公司在銷售交強險和商業車險時,將不再統一印製和簽發紙質保單、紙質交強險標志。保險公司將給消費者發送手機簡訊,消費者點擊簡訊中的鏈接,或登錄保險公司官網查詢、下載保單。同時,北京地區的保險公司配套推出電子發票,供車險消費者選擇使用。

㈣ 關於保險業的"國十條"

可以.但過去在政策上有一些障礙,目前已經或正在轉變。

03年底修訂的《商業銀行法》中,第十二條也沒有禁止保險公司設立商業銀行。

但是,該法第十一條規定:設立商業銀行,應當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 只是,在過去,這種部門管理的審批制為「分業經營」體制下保險機構設立商業銀行增加了難度。詳見:http://www.trustlaws.net/FinancialLaw/List.asp?SelectID=1448&ClassID=118&SpecialID=

而且,最近保監會還發布了《關於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保監發〔2006〕98號),對保險公司入股商業銀行做出了更細致的規定。

其實,保險公司入股商業銀行早已不足為怪,平安保險和中國人壽等保險機構近年來已參股、控股了多家商業銀行。根據信託法律網(http://www.trustlaws.net)了解,平安保險已經收購了深圳商業銀行89.24%股權,中國人壽正在涉足廣東發展銀行和農業銀行的收購和股改。

在過去,有保險公司「曲線」(如平安保險利用旗下信託公司收購福建亞洲銀行,從而組建現在的平安銀行)入股商業銀行的事。

根據信託法律網(http://www.trustlaws.net)的分析,隨著現在政策越來越寬松,保險公司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相互入股已成為綜合經營(金融混業)的應有之義。

閱讀全文

與保險2017年國十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美股技巧 瀏覽:904
債券基金收益債券 瀏覽:803
兩桶油全漲停 瀏覽:683
美股又要反轉 瀏覽:180
阿里概念龍頭股漲停 瀏覽:284
九州證券股票代碼 瀏覽:902
基金管理人從業資格證好考 瀏覽:25
山東新三板凈利潤排行榜出爐 瀏覽:866
7座車的交強保險是多少 瀏覽:672
為什麼主力凈流出還漲停 瀏覽:720
基金投資和管理將更便捷 瀏覽:382
工行銀保理財產品銷售技巧 瀏覽:406
在證券公司買國債逆回購安全嗎 瀏覽:779
有限合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案例 瀏覽:656
失業人員怎麼領失業保險金 瀏覽:863
支付寶上買股票基金 瀏覽:225
新三板利好股 瀏覽:463
商業保險合同常見風險防範要點 瀏覽:846
最強風口是什麼炒股軟體 瀏覽:27
深圳卓宏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