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基金 > 金融科技改变投资理财四大方面

金融科技改变投资理财四大方面

发布时间:2021-04-18 06:50:11

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影响哪些行业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FinTech指的是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它涵盖了各种新型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并对金融市场、机构、金融服务提供商产生重大影响。
FinTech对传统金融服务价值链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全能银行服务链条包括客户关系、零售和商业存贷款以及一系列货币、资本批发市场的众多活动,FinTech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都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支付结算主要采取现金、借记卡、信用卡以及电汇方式。FinTech公司则借由“数字钱包”或“电子钱包”来提供大规模的国内与跨境支付服务,虽仅有少量结算收入,但借助交易所收集到的全部数据,公司就可向客户兜售非银行产品和服务。新型发展模式加上希望规避监管,使得FinTech公司无意涉足常规银行业。
传统银行业以构建客户关系作为发端,而现在这一历史特性也正在悄然改变:客户可通过电子聚合器来比较价格并交换服务,依靠智能投资顾问的数学运算获取投资建议。随着客户越来越愿意将其投资决策委托给机器,其资金及贷款也更易于与最优利率相匹配。如果公共政策举措和新技术能够结合并创造出普遍适用、持久和可靠的数字凭证,那么这些流程将会更加顺畅。
在零售和商业银行领域,FinTech公司通过提供新的借贷平台,加剧了市场竞争。在一些G20国家,新型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和高级分析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近年来,P2P贷款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美国、英国及欧盟地区的P2P贷款额分别达到5580亿元、400亿美元、45亿英镑及10亿欧元。其他平台则根据来自应付账款管理软件中的客户数据,向企业提供发票应收账款抵押融资。一些更加激进的创新正在新兴经济体崭露头角,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使用计算程序来分析交易、搜索数据、开展信用评级,如2015年创立的蚂蚁金融至今已有1.9亿用户,发放了4000亿元的小额贷款,违约率却低于2%。
批发银行和市场已经从中间交易(即交易商通过语音或电子方式)发展到非中介、完全电子化的交易。数学算法和多边交易场所的增长导致了高频交易的出现。本世纪初期,高频交易规模尚小,但目前已发展到分别占股权和外汇交易量的75%和40%。
分布式账本等技术或将促进批发支付和清算基础设施领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地符合监管合规性要求。这些进步可节省数百亿美元的成本,并改善金融体系的弹性。
FinTech涉及的公共政策考量
在分析金融技术运用及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程度时,G20当局需要牢记的公共政策考量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要解决新产品和服务带来的诸多行为问题,如客户适用性、反洗钱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等。监管机构要努力确保财务咨询和服务标准得到遵守,金融体系的完整性得到保护。
第二,具有更大包容度和更多竞争力的双重特性必须能够体现出数字身份的价值。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仍有数十亿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银行服务,仍有部分国家被隔离在全球金融系统之外。新技术或可提供解决方案,如生物识别和密码学已被用于验证客户身份,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尽职调查成本。2010年以来,印度政府已经发行了超过8亿个这样的数字身份,帮助至少五分之四的国民以此获得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服务。但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也要关注公民隐私权以及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成本压力。当然,是否且如何保证收益超过成本,最终还是应该由政府和公民来决定。
第三,必须重视数据保护等基础性问题。一直以来,金融机构依据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保护并使用其客户数据;相比而言,社交媒体公司则定期收集却时常共享客户的海量信息。未来,FinTech还将从更广泛的渠道汇总、共享数据,但对于是否应该搭建数据管理的适当框架,人们仍争论不休。
FinTech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FSB通过识别与新型、现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相关的风险,来评估FinTech的发展将如何影响金融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弹性。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即使是不同机构的相同行为,只要是危害到金融稳定,监管部门就应该统一处理。不能仅仅因为它是新事物就被区别对待,也不能因为它游离于监管范围外就意味着必须被纳入监管。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哪些FinTech业务本质上是被改头换面的传统银行业务,应该如何监管?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被监管机构(特别是系统性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对这些机构应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技术发展如何改变潜在的宏观经济和宏观金融动态、对系统性重要市场有何干扰?网络和操作风险的总体水平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几何?哪些FinTech活动是系统性的,如何制定更严格的操作风险监管标准与之匹配?
目前,为解决支付创新带来的监管问题,英国行为监管机构已经先行一步,原因在于:一方面FinTech支付服务提供商还没有推出银行业务,另一方面这些提供商尚未达到系统性的级别。展望未来,当虚拟货币和FinTech提供商加入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后,它们或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银行支付服务和支付系统。这种多样性有其积极意义,毕竟现行的分层化和高度集中化的系统已经出现了单点故障风险。同时,监管机构需要监测集中度的任何新变化。正是基于这种认知,英国《数字经济法案》建议将支付系统的定义拓宽至银行之外,以涵盖每一家系统性重要机构。
支付结算与客户关系的变化对金融稳定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虽然FinTech有利于常规银行业提升竞争力、优化效率和丰富客户选择,但客户界面和支付业务的放开可能也标志着全能银行业的终结。另外,如果全能银行零售资金来源不够稳定、长期客户关系较弱,那么其存款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增加。客户关系的淡薄也使得交叉销售无法深入,最终影响到银行盈利水平。整个金融体系虽不一定面临风险,但银行的审慎标准和处置机制都将需要调整。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还意味着,当零售银行业无法提供贷款时,P2P等新型融资服务或可取而代之,为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部分借款人也将越来越依赖这种资金来源。当前,由于承销标准和贷款人对损失的容忍度均未经过经济低迷的检验,这种融资模式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的稳定性仍未可知。受现有规模和业务模式所限,P2P贷款目前并不足以引发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仍需密切关注其承销标准降低和过度借款增长等问题。此外,在不具备银行业务模式或者运用资产证券化模型的情况下,P2P究竟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目前还无法作出判断。如果形势发生变化,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弥补新出现的漏洞。
批发银行业和市场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投资顾问和风险管理算法可能导致羊群效应下的过度波动或顺周期性——尤其当基础算法对价格变动高度敏感或与之高度相关时。算法交易者业已成为众多主要市场的流动性重要来源,它们更倾向于在市场平稳期频繁交易,由此可能导致人们会认为当市场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这些资金将迅速离场。
在批发支付、结算和清算基础设施方面,分布式账户等FinTech创新不管是已被采用或仍被作为替代品,都需要满足最高标准的弹性、可靠性、隐私性和可拓展性要求。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FinTech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运营和网络风险。监管机构需要警惕新的单点故障风险,如银行是否过度依赖网上银行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公用主机。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推进,网络对金融体系的威胁也在增加。FinTech设想未来在更广泛的各方间共享数据,加上交易速度与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保护和系统完整性等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㈡ 金融科技未来五大发展趋势有哪些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
2017全年,以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为背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屡创新高,在11月达到了全年最高值193,并在12月收于次高点192。网络搜索指数更是一路大涨到405,较基准值涨幅达305%。
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至少发生649笔融资事件,同比增加8%;涉及资金总额约1397亿元,同比增加19%。其中,中国有328笔融资事件,美国和印度各有101笔和63笔。最高融资金额97亿元由中国互联网保险平台众安在线获得。
网贷和支付的热度贯穿全年,前者有134笔融资,总额在344亿元左右;后者93笔融资,总额约265亿元。汽车金融热度攀升,全年虽仅有23笔融资,但涉及资金总额达到217亿元。 
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为4213.8亿元,同比增长了42.0%。到了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达到惹6541.4亿元,同比增长55.2%。预计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9645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26%,预计到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29513亿元。
中国网络资管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网络资管领域,2016年网络资管市场规模增速超过50%。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资管将超过6万亿元。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1、金融科技顺应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我国网民数量增速趋缓,互联网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金融依赖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进入尾声。而当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一味追求用户数量到重新寻找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时,科技的重要性被更多的金融从业者发现。并且,随着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生产体系正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金融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于是许多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其专业化、垂直性及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体系,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2、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线上信贷从只以互联网为获客手段的1.0阶段上升为互联网全流程管理的2.0阶段。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一是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将金融服务渗透到各个消费场景中,并且安全便捷地实现线上放款;二是征信,多年来大数据的积累和反欺诈模型的不断迭代使得线上大数据风控精准度提高;三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使不同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共通;四是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线上用户识别得以实现。
3、促进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金融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新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以前沿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前提,使得金融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金融功能更具场景化,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中包容水平不足的弱势。
随着金融链条的打通,金融科技会将链条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优化的范围,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向非金融领域衍生,如电商金融、医美分期等场景。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与消费的界限逐渐模糊。金融科技企业通过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服务与用户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消费产生的行为数据来不断优化自身的金融产品,促进消费。
4、金融科技的用户群体广阔
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所服务的目标客群中,电子支付用户渗透率最高,其次是网络资管,二者渗透率都在60%以上。由于网络信贷的门槛问题,使得目前网络信贷网民渗透率只有22.8%。但实际上,渗透率指标仅统计真实发生过网络借贷行为的用户。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准网络信贷用户,各大网络金融巨头均会对旗下所有用户做提前授信的工作,所以这部分准信贷用户也是金融科技在服务网络信贷行业时的目标客群,甚至于说,电子支付和网络资管用在很多层面上都是金融科技在网络信贷领域的用户。综上所述,不同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行业地位更加靠前,所以它能够覆盖的用户客群更加广阔。

㈢ 国际金融与公司理财和金融科技哪个专业好

朋友,这个专业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所以我们还是认真的学习,然后就是以点带面的应对很多的知识呀。
加油吧!

㈣ 理财平台上的金融科技包括什么

包括投资的安全和风险,理财你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保本的产品
建议使用理财通是微信上面的理财平台,只要你有微信然后点击钱包
你的钱包绑定了银行卡,如果没有绑定的也可以点击添加银行卡绑定然后点击理财通-我要理财,就可以选购理财的产品了

㈤ 金融科技运用在金融机构的哪个部门

你好,金融科技当前比较火热的大数据分析,以及量化模型等主要运用在金融机构的投资研究、行业研究、市场分析等部门。采用一些模型会帮助投资分析师更好的做出决策,但是模型不是万能的,有时模型也会出错,这时候就考研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能不能发现这个错误,如果发现,那么其他人没发现将赚很多,否则也会亏很多。

㈥ 金融科技会解决哪些存量风险,又会带来哪些新增风险

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分类和风险识别
金融科技究其本质,它还是金融,其活动没有脱离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风险管理的范畴,没有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客观规律,也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负外部性的特征。不仅如此,现代网络空间的多维开放性和多向互动性,使得金融科技风险的波及面、扩散速度、外溢效应等影响都远超出传统金融。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业务主要风险类别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P2P业务,容易引发信用风险。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科技业务,由于我国信用环境不健全、信用录入数据不完整,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为P2P平台提供资金托管服务,基于平台自身制定项目审核和资金管理,一旦平台出现信用问题,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容易引发对传统金融机构资金托管的责任追究,导致信用风险爆发。
(二)是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众筹和互联网理财等合作,容易引发法律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投资网上货币市场基金,逐步拓展到定期理财、保险理财、指数基金等,支付机构会利用资金存管账户形成资金池,从而导致备付金数量剧增,支付机构违规操作挪用备付金引发客户兑付困难,从而引发法律风险;与违规经营企业合作导致的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问题发生,容易引发法律风险。
(三)是金融机构搭建金融科技综合经营平台,容易引发操作风险。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投资、融资服务、证券交易、基金购买等金融业务植入网上平台,通过打通银政保业务界限,提高综合化经营水平,增强客户粘性。金融科技平台的便捷性促使平台更新信息并便于用户操作,然而,一方面由于网上开户容易缺乏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容易引发投资者操作不当,另一方面,由于业务交叉容易引起内部控制和操作程序的设计不当,由此造成投资者资金损失或身份信息泄露,进而引发操作风险。
(四)是金融机构与P2P、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银行合作,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一方面,P2P、互联网理财违规采用拆标形式对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集中兑付等,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账户活跃度较高并投身到金融科技领域,存在着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因素,一旦货币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挤兑,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五)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容易引发信息技术风险。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络平台的IT技术、风险识别技术、抵御黑客和病毒攻击技术。近年来,伪基站、伪造银行服务信息、信息“拖库”“撞库”事件频发,如果防备不当,极易发生信息技术风险。
(六)是金融机构涉及宝宝类货币基金业务,存在监管套利风险。一方面导致产品功能跨界。另一方面可能从监管标准不一中套利。例如,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投资与银行协议存款资金不属于一般性存款、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被一些人士认为是一种监管套利行为。
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应对机制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着手金融科技行业跨界互联网理财和跨界金融业务规范的制定,传统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的金融创新。一方面,互联网业务在确立负面清单、行为监管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等方面通过创新科技监管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对资产、资金端、投资者的分类保护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势在必行。此外,根据《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无论是银行集团各附属机构之间、附属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产品和合作业务的协同,或是其所属机构的公司治理、资本和财务等,都必须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全面持续的并表管控。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或者与相关企业合作时,为防范风险跨业传染,同样必须将金融科技的风险类别融入现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构建一体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表后总体风险状况。
(一)合理把控金融科技内控风险,首先,应建立完备的金融机构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内控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操作管理以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其次,加强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管控,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第三,加强账户和资金流转监测,严格身份识别、交易审核、大额对账等;第四,建立金融机构子公司风险承担、风险转移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有效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最后,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措施,对涉嫌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预警、早处理、早报告,一旦发现采取清收措施,并快速启动司法保护程序,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二)加强金融科技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首先,提升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水平,运行安全防范体系,如维护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金融信息和数据安全防范技术等,防范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病毒植入等技术风险;其次,自建信用信息征集和应用系统,配合监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信息科技技术实现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有效防范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最后,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模型,有效防范防止信息泄露等产生的法律风险。
(三)构建金融科技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首先,运用量化指标,分析金融科技运行、强化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和宏观决策,金融机构可在资产品质端另列金融科技板块,定期提供金融科技产品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资本等量化指标风险监测。其次,可依托现行风控指标模型选择指标,例如经由横跨银行?证券与保险采用的流动性覆盖率(LCR)与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防范兑付流动性风险,利用资产组合的五级分类监测防范信用风险,或者通过关键风险敞口提列资本来防范操作风险。最后,从综合统计的视角构建风险数据采集的基本框架,通过汇集金融科技子平台相关信息构建指标体系,形成一套与现行风险管理制度融合统一的监测框架,作为传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补充。
(四)避免金融科技风险传染发生,首先,金融科技在大量客户的相互迁徙和交叉等日趋复杂化下,应制定单一用户画像?个别交易对象或关联企业所属集团?特定商品风险头寸?特定信息服务提供商等风险集中型态的限额,抵御交易过于集中而产生交叉传染的风险。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所属的不同网贷子平台可建立同一人、同一关联人或同一关联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用平台间借款金额阀值的动态风险调整机制,有效防范跨平台借贷行为可能产生的违约或者恶意诈欺风险。最后,建立金融科技板块重大突发信用事件通报机制,及早防范危机发生时的交叉感染风险。

㈦ 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潜在风险

金融科技发展应用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风险

互联网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使金融科技这种轻资产重服务的网络模式慢慢渗透到金融模型、业务类型中,逐渐对传统金融业务产生了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并推动金融机构产生变革。然而,网络虚拟环境信息不对称、交易过程透明度低、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使传统金融机构在原有声誉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宏观风险的同时,容易引发道德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微观风险。

金融科技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产物,金融机构在发展金融科技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时,面临诸多的问题,总结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金融科技政策的模糊、法律的缺失、监管的滞后,容易引发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如e租宝、大大集团等风险的频发;其二,互联网虚拟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身份不确定,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其三,金融科技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可篡改性、受攻击性,容易引发技术风险;其四,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的交叉性、综合性、替代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分类和风险识别

金融科技究其本质,它还是金融,其活动没有脱离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风险管理的范畴,没有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客观规律,也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负外部性的特征。不仅如此,现代网络空间的多维开放性和多向互动性,使得金融科技风险的波及面、扩散速度、外溢效应等影响都远超出传统金融。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业务主要风险类别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P2P业务,容易引发信用风险。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科技业务,由于我国信用环境不健全、信用录入数据不完整,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为P2P平台提供资金托管服务,基于平台自身制定项目审核和资金管理,一旦平台出现信用问题,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容易引发对传统金融机构资金托管的责任追究,导致信用风险爆发。

(二)是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众筹和互联网理财等合作,容易引发法律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投资网上货币市场基金,逐步拓展到定期理财、保险理财、指数基金等,支付机构会利用资金存管账户形成资金池,从而导致备付金数量剧增,支付机构违规操作挪用备付金引发客户兑付困难,从而引发法律风险;与违规经营企业合作导致的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问题发生,容易引发法律风险。

(三)是金融机构搭建金融科技综合经营平台,容易引发操作风险。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投资、融资服务、证券交易、基金购买等金融业务植入网上平台,通过打通银政保业务界限,提高综合化经营水平,增强客户粘性。金融科技平台的便捷性促使平台更新信息并便于用户操作,然而,一方面由于网上开户容易缺乏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容易引发投资者操作不当,另一方面,由于业务交叉容易引起内部控制和操作程序的设计不当,由此造成投资者资金损失或身份信息泄露,进而引发操作风险。

(四)是金融机构与P2P、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银行合作,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一方面,P2P、互联网理财违规采用拆标形式对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集中兑付等,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账户活跃度较高并投身到金融科技领域,存在着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因素,一旦货币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挤兑,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五)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容易引发信息技术风险。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络平台的IT技术、风险识别技术、抵御黑客和病毒攻击技术。近年来,伪基站、伪造银行服务信息、信息“拖库”“撞库”事件频发,如果防备不当,极易发生信息技术风险。

(六)是金融机构涉及宝宝类货币基金业务,存在监管套利风险。一方面导致产品功能跨界。另一方面可能从监管标准不一中套利。例如,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投资与银行协议存款资金不属于一般性存款、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被一些人士认为是一种监管套利行为。

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应对机制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着手金融科技行业跨界互联网理财和跨界金融业务规范的制定,传统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的金融创新。一方面,互联网业务在确立负面清单、行为监管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等方面通过创新科技监管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对资产、资金端、投资者的分类保护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势在必行。此外,根据《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无论是银行集团各附属机构之间、附属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产品和合作业务的协同,或是其所属机构的公司治理、资本和财务等,都必须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全面持续的并表管控。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或者与相关企业合作时,为防范风险跨业传染,同样必须将金融科技的风险类别融入现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构建一体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表后总体风险状况。

(一)合理把控金融科技内控风险,首先,应建立完备的金融机构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内控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操作管理以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其次,加强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管控,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第三,加强账户和资金流转监测,严格身份识别、交易审核、大额对账等;第四,建立金融机构子公司风险承担、风险转移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有效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最后,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措施,对涉嫌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预警、早处理、早报告,一旦发现采取清收措施,并快速启动司法保护程序,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二)加强金融科技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首先,提升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水平,运行安全防范体系,如维护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金融信息和数据安全防范技术等,防范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病毒植入等技术风险;其次,自建信用信息征集和应用系统,配合监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信息科技技术实现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有效防范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最后,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模型,有效防范防止信息泄露等产生的法律风险。

(三)构建金融科技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首先,运用量化指标,分析金融科技运行、强化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和宏观决策,金融机构可在资产品质端另列金融科技板块,定期提供金融科技产品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资本等量化指标风险监测。其次,可依托现行风控指标模型选择指标,例如经由横跨银行?证券与保险采用的流动性覆盖率(LCR)与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防范兑付流动性风险,利用资产组合的五级分类监测防范信用风险,或者通过关键风险敞口提列资本来防范操作风险。最后,从综合统计的视角构建风险数据采集的基本框架,通过汇集金融科技子平台相关信息构建指标体系,形成一套与现行风险管理制度融合统一的监测框架,作为传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补充。

(四)避免金融科技风险传染发生,首先,金融科技在大量客户的相互迁徙和交叉等日趋复杂化下,应制定单一用户画像?个别交易对象或关联企业所属集团?特定商品风险头寸?特定信息服务提供商等风险集中型态的限额,抵御交易过于集中而产生交叉传染的风险。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所属的不同网贷子平台可建立同一人、同一关联人或同一关联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用平台间借款金额阀值的动态风险调整机制,有效防范跨平台借贷行为可能产生的违约或者恶意诈欺风险。最后,建立金融科技板块重大突发信用事件通报机制,及早防范危机发生时的交叉感染风险。

㈧ 从供给侧改革看,金融科技面临怎样的历史性机遇

提要:近日笔者受邀参加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互联网+支付”分论坛,并做了“供给侧改革与金融科技”的主题演讲。北京商报做了全文记录和刊载,摘录如下:

薛洪言: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主办方邀请苏宁金融研究院来参加这次论坛。今天我要分享的题目是供给侧改革与金融科技,主要讲一下在目前的供给侧改革形势下,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一些机遇以及互联网支付的发展趋势与背景。
首先,看一张图。这张图以银行业为代表,描述了过去5年中银行业面临的问题,随着实体经济持续的低迷,不良率在持续的攀升,净利润的增速在持续的下降,这是我们讲供给侧改革之前的金融业大的宏观背景。
基于这样的背景,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金融机构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五大任务,先看一下前三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三大任务对金融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资产压缩上。去产能、去库存,是去抵押物、去僵尸企业;去杠杆是去债务、去信贷,对金融机构来讲是对资产的压缩,压缩会有什么影响,表现为两大影响,一是导致不良率的攀升,包括去产能,包括去僵尸企业的过程中,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有一个快速的上升趋势;第二是会持续面临一个信贷需求的不足。在传统的产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它也在进行一个求变,进行创新,它主要方向就是瞄准经济的新业态。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经济的新业态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经济的新业态它大概的特征,包括共享经济、轻资产和大数据等,新的经济业态会产生一个新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它的需求其实目前已经涌现出来了,我列了几个,包括社交理财、股权融资、在线借贷P2P、投贷联动等。
新经济新金融需求下传统金融面临怎样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防控主要依托还是抵质押担保的模式,在新的业态下,新的经济是一种轻资产的经济,是一种大数据的经济,这种经济缺少合格的抵押品,所以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提供这些服务过程当中会面临一些不足。这种情况下为金融科技的崛起创造一个机会。
金融科技是在满足缝隙性的金融需求中崛起的,开始的时候,新的业态产生过程当中衍生出来的一些新的金融需求量很小,是缝隙性的,新金融业态的量也很小。随着新的经济业态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新的金融业态在金融体系分化过程当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经济体系会出现一个分化,加速金融体系分化的过程,这样金融科技会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
金融科技是一种新的模式、新的流程和服务,会对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改变甚至颠覆。从目前国际国内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来看,更多的主要体现在四大块。
支付清算是今天论坛讨论的主题。支付清算是典型的技术驱动性行业,随着一些基础设施的成熟,包括电子货币、云计算、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等等,互联网支付的模式和技术也在持续向前发展。当前而言,支付清算还处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支付发展阶段。
在线融资。国际上有名的独角兽和大家对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的印象,主要都是体现在在线融资上面。大数据风控和机器学习的普及,为在线融资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前提。
智能投顾,包括社交理财、量化投资模型、专业的投资组合等等。智能投顾的逻辑,原来投资顾问的服务可能是一对一的,对投资人的门槛要求很高,比如有几百万资产等等,但是智能投顾出现后,相当于把高大上的投资组合,一些投资理财的技术窍门等进行模型化,从而把门槛大大降低,可以使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享受到这种服务。目前,智能投顾在美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也诞生了几个有名的独角兽,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最后,互联网保险,也是金融科技的一个比较显著的应用领域。
我画了两个箭头,包括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共享金融,这代表着业界和学术界对金融发展大的共识性看法。互联网金融往前看,它是金融+互联网的过程,但是往后看更多的就是共享金融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只是个过渡性的概念,随着共享经济和新经济业态的发展,未来会向共享金融的方向发展。无论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共享金融,它都是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表现。
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是基于互联网价值交换的过程,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的。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桌面互联网的时代,可能当时是一个PC端上网,那时候的支付更多是互联网支付,就是PC端的支付。最近这些年它主流的形态,变成了移动端的移动互联网,包括实时在线,原来是上网,现在是在线。包括移动化的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数据可记录,进入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相应互联网支付进入移动支付的时代。
未来支付向哪一方面发展?随着区块链在国际上的成熟,国际国内成立了很多的区块链的实验室,在实验条件下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支付清算的模拟。
随着区块链和分布式时代的到来,我们互联网支付也会再往前发展,发展成分布式的支付或者其它方式。区块链解决了价值交换的几大问题,在价值交换的过程当中,第一解决价值的唯一性的问题,区块链可以保证这个问题。还有可信任性,第三方的支付,包括移动支付这块,可能通过第三方的机构解决信任问题。未来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时候,区块链本身可以保证它的虚拟空间可信任性,包括交换的可信任性。
最后,讲一讲目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在移动支付时代,信任问题的解决依靠的是第三方中介,也就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主要靠数字证书、静态密码、电子签名等等,还有一些生物特征、指纹支付等等解决安全性问题。场景目前有三大块,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银行卡的收单。目前的创新体现在NFC支付、声波支付、扫码支付、云支付等方面。
目前行业的现状,用三个“三足鼎立”可以大致的概括一下。业务结构是线下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是三足鼎立的趋势。还有移动支付结构也是三块,个人转帐还款应用、移动金融、移动消费是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线下收单结构是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以上是关于第三方支付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最新前沿和目前的现状。
谢谢大家!

㈨ 什么是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有哪些特性

香港实德金融投资理财项目主要有四种:1、债券可分为国债和企业债券两种,企业债券虽然收益高于国债,但是投资者要关注企业的信誉、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企业的偿还能力,所以投资的安全性就大大降低了。所以人们更加青睐于国债,国债是发行的,安全性高,所以更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另外国债的收益要比储蓄高。2、外汇是把某种外币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赚取汇率的差价,外汇交易分为外汇实盘交易和外汇保证金交易,外汇实盘交易在国内各大外汇银行都可以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通过国际交易商进行。3、股票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金融投资品种。股票作为企业的资金凭证在专业性的证券市场交易,投资者获利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享受企业经营的分红,另一种是搏取市场差价。股票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品种,炒股票需要投资者具有相当专业的金融知识,不断积累投资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4、保险的种类很多:人寿保险、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选择一种或几种保险,保险作为保守型的金融投资品种,它只能起到保障的作用,不能起到增值的作用。香港实德公司是一家大公司是有着极好口碑的大公司。

㈩ CFA职业丨金融科技给投资管理带来了哪些改变

在中国内地,诸多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公司等机构更是有千金易得,分析师难求的慨叹。据调查,随着2005年以来,国内金融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特许金融分析师活跃于国内的金融投资舞台,许多已担任了如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研究总监、优秀财务总监等重要职位,业绩好的年新突破百万RMB的也是非常普遍。
对投资行业薪酬状况的调查表明,雇主愿意为拥有10年或以上工作经验CFA持证人提供高额奖金。同行业,CFA持证人比非持证人收入高24%。如果不谈工作经验,CFA持证人于非持证人的薪酬差距将更大,CFA持证人的薪资高于非持证人54%。
CFA就业最多的世界著名机构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J.P摩根、花旗、穆迪、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瑞士信贷和瑞银、普华永道、国内头牌投行如中金、中信、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等。2010年新被提升的5大行的高管新秀清一色是CFA持证人,CFA在中国已成为胜任能力的考量标准。
CFA的就业前景--鉴于CFA考试的正规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其资格证书在全球金融领域内受到广泛的认可,被称为“第2护照”和“华尔街通行证”成为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咨询行业的从业通行证。

阅读全文

与金融科技改变投资理财四大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资美股技巧 浏览:904
债券基金收益债券 浏览:803
两桶油全涨停 浏览:683
美股又要反转 浏览:180
阿里概念龙头股涨停 浏览:284
九州证券股票代码 浏览:902
基金管理人从业资格证好考 浏览:25
山东新三板净利润排行榜出炉 浏览:866
7座车的交强保险是多少 浏览:672
为什么主力净流出还涨停 浏览:720
基金投资和管理将更便捷 浏览:382
工行银保理财产品销售技巧 浏览:406
在证券公司买国债逆回购安全吗 浏览:779
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案例 浏览:656
失业人员怎么领失业保险金 浏览:863
支付宝上买股票基金 浏览:225
新三板利好股 浏览:463
商业保险合同常见风险防范要点 浏览:846
最强风口是什么炒股软件 浏览:27
深圳卓宏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