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指漲停 > 香港股災時的股指期貨

香港股災時的股指期貨

發布時間:2021-05-19 08:48:41

『壹』 哪位高人解釋一下,在股災面前政府為什麼不停止股指期貨

你是不是看到美股停止股指期貨,為啥我們沒有呢?還不是養老金要入市就得有一個絕對安全的點位進入,然後問題來了,怎麼才能安全呢砸盤唄雖然等到真正入市可能還需要半年左右,但是現在就可以開始布局了。個人估計要到2000點畢竟現在大盤的水分太大了

『貳』 1973年香港股災的具體數據

一,事件
1973年股災暴發前,有兩件事情將群眾的熱情推高至頂點。
1,匯豐銀行宣布高配送:每股派3塊5的股息及5股送1股。同時,將1股拆成10股細股。
2,港府透露,計劃興建地下鐵路。
二,成交量
1973年1--3月的成交量分別為94.49億,95.43億,94.93億,全季成交284.85億。
比1971年全年成交量(147.93億)高一倍,相當於1972年全年成交量(437.58億)的70%
三,頂點
1973年3月9日(周五),沒有特別的利好,也沒有什麼顯著的資金湧入,指數卻飆升至1774.96點的歷史高點。
同時,單日成交達6.19億,相當於比平時正常的成交量高了30%左右。
而下一個交易日,3月11日(周一)的成交量,又回落至4.9億。
四,時間
1973年3月見頂,至1974年12月150點見底,歷時21個月。
其中,僅在下跌14個月時,即1974年5月,出現過一次象樣的反彈,從5月1日的290點反彈至6月14日的466點。

『叄』 股指期貨是2015年股災的罪魁禍首嗎

你好,股指期貨並不是2015年股災的原因,股災是由市場自身決定的,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加劇了股票的下跌。

『肆』 香港1987年股災,恆生指數最大跌幅是多少

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紐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突然大幅下跌。亞洲股市在隨後的星期一(10月19日)出現恐慌性拋售,香港恆生指數在當日下跌超過400點。
在此情況下,當時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在獲得當時財政司同意下,宣布香港股市停市4天,至10月26日重新開市。這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的唯一停市。結果10月26日當日,恆生指數再下跌超過【1100點】,而股災亦促成證監會之成立。
10月1日恆生指數最高點是3949.47,1100點跌幅已接近3成。

『伍』 為什麼那些公募基金在股災的時候不用股指期貨套保

思路正確,但是是基於成熟市場的判斷,A股的情況不一樣。 A股的問題在於:套保無法cover大部分現貨。A股散戶投資者比例高,而散戶素質低,絕大部分散戶是缺乏股指套保的意識和能力的,這一部分的現貨頭寸很少能用期指進行套保。另外公募基金有股指期貨的持倉限制,限制了公募基金對自身頭寸的套保。能套保的部分都集中在私募等機構。 所以市場上能通過期指進行套保的現貨並不佔多數。 因此光靠放開期指的套保並不能完全解救流動性危機,仍要國家隊進場掃掉部分現貨。 PS:期指大幅貼水帶來的套利壓力也不可忽視。恩..申是做ETF套利的...

『陸』 誰不知道股指期貨是這次股災的元兇

這次的股市大跌與股指期貨真沒有太大關系,現在股指期貨交易量是很低的,對股市影響有限,影響股市大跌的因素主要還是股市自身的一些東西。

『柒』 股指期貨在股災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1. 股指期貨在金融動盪中扮演什麼角色?這是市場一直較為關注的話題。美國「87年股災」最初把股指期貨定為「罪魁禍首」,然而事後通過研究發現,股指期貨並不是股災的真正幕後推手,相反股指期貨起到了積極作用,恰似一股不可或缺的「救市」力量。當災難來臨之際,投資者往往無法准確預估破壞程度,出於避險考慮進而在金融市場上瘋狂拋售。像是此次日本大地震給該國帶來的創傷將是巨大的,但是較為准確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將在100小時後才能得出,而日本日經指數在震後的三個交易日已經急速下挫15%。和2008年金融危機情況類似,日經期貨指數在此次地震後成交量明顯放大,通過四個方面有效減緩了股市崩盤的風險

  2. 套保機制減緩市場沖擊

  3. 通過套期保值機制減輕現貨市場的拋售壓力和市場沖擊。地震爆發後,一些大型基金和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通過賣空日經股指合約實現套期保值,有效規避了投資組合市值下跌的風險,大大降低了大量拋售股票可能帶來的沖擊效應和「多殺多」局面的出現。所以,日經股指合約成交量大幅放量絕不是偶然的,對穩定市場起到了較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4. 套利機制平抑股票現貨市場波動幅度

  5. 股指期貨市場主要由套利者、套期保值者、投機者等多元化的投資者構成,以及做空、套利、套期保值等復雜的交易機制,均有利於抑制價格的過度偏離,有助於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其中套利機制可以有效抑制股指合約對股票指數的過度偏離,使股指期貨價格和股價指數處在合理的波動區間。

  6. 價格發現機制有利於穩定市場情緒

  7. 現代金融學認為,金融市場可以利用人們的恐慌情緒進行套利。股指合約價格是對未來股價水平的理性預期。由於沒有來自現貨市場急迫的拋售壓力,股指期貨尤其遠期合約,可以更加從容、理性地演化出未來股價走勢,通過價格發現機制形成遠期合約價格,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恐慌情緒。

  8. 充裕流動性減輕市場恐慌情緒

  9. 當市場籠罩於恐慌氛圍中,缺乏流動性成為市場恐慌情緒產生的重要原因,而股指期貨正好可以為股票現貨市場提供一定的流動性,讓投資者有避險或是退出市場的機會,從而減輕了市場恐慌情緒。這正是股指期貨在歷次重大危機中放巨量穩定市場的內在原因。

  10. 以上四個方面簡述了股指期貨在金融市場動盪時起到的積極作用。當然股指期貨作為股票現貨市場的延伸,只是股市風險管理的一個工具,不可能改變股市運行的基本面情況,也就不可能改變股市運行的基本趨勢,只是有助於減緩股市的崩盤式下跌。國內股指期貨上市將近一年,無論根據歷史數據還是直觀走勢分析,都反映出股指期貨上市後股票現貨指數波動幅度顯著下降這一基本事實。在這期間股指期貨市場穩步發展,對穩定國內A股市場起到了較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捌』 如何看待股災發生後限制股指期貨

此次對於股指期貨的限制,主要表現為對股指期貨買入的限制。這種限制,將使得市場整體的買入流動性陷入枯竭的境地。
暴跌開始後,期貨交割月合約大部分由升水變成貼水。這是救市機構非常高明的選擇,因為期貨賣出方主要是持有股票的機構和個人,由於股票流動性不足,即便期貨貼水使他們蒙受一定的損失,但比起現貨市場強大的下跌預期,他們仍舊會選擇賣出期貨,以控制損失。
但是較高的貼水,依然限制著他們的賣出動力,也減輕了救市資金在期貨市場上的托盤壓力。投機者賣空則不願意選擇高貼水的期貨。因為賣出高貼水期貨猶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很快便會被看多者全部接收。期貨貼水也是市場預期的反應,也通過價格貼水,調節了市場流動性。救市之初的貼水幅度,遠遠低於現在。
救市資金進入後,救市資金直接控制大盤指數,這即是做莊模式。做莊模式要求控制股票持有總敞口,買入股票,賣出期貨也是控制敞口的好方式。如此情況,是造成期貨貼水偏高的早期原因。
期貨交易被限制後,以上這些持有股票賣出期貨的操作依然必須進行,套保賣出不受政策限制,賣出壓力依然。而投機買入,則受到嚴格限制,這反而使得投機做空者能夠更加肆無忌憚地打壓期貨價格,使得股指期貨貼水更為加大。
通過對三大指數和期貨交割月基差圖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救市造成了第一輪期貨貼水,而隨著限制政策的不斷加強,貼水亦快速升高。

『玖』 期指程序化交易是股災禍首嗎

那些指責程序化交易的人會說國際市場是受美國市場引導和影響,但是理查德認為這不是一個有效的論據。雖然美國股市當月最大的單日下跌是在10月19日星期一,理查德卻發現許多歐洲市場早在19日就出現下跌。考慮到時區的差異,實際上一部分歐洲市場是先於美國暴跌。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股票市場與歐洲一樣,也比美國市場提前了12個小時出現暴跌,在美國股市開盤前,香港就已經暴跌了10%。這些資料顯示,在10月19日紐約股市開市之前,動盪已經在全球股票市場中出現。美國股市暴跌落後於其他國家的股票市場,顯然不是程序化交易造成全球性股災。
紐約股市不僅在時間上落後於其他金融市場,在股票指數的表現上也不是最差的。通過對23個市場調查,在下跌最小幅度排名中,美國位居15位,也就是第15名表現最好的。香港,這個並沒有大量程序化交易的市場下跌了46%,表現最差。採用電腦交易的5個股票市場的平均下跌幅度為6.6%,低於電腦交易不流行的15個股票市場的平均下跌幅度。為何美國市場作為引起股災的發源地,下跌幅度卻不成正比呢?研究發現,套利交易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市場的波動性也修正了市場的不理性。
最後,理查德認為程序化交易惡性循環理論無法全面解釋1987年股災。理由基於三點:首先,程序化交易早在二十世紀80年初期就出現了,為何在1985、1986年沒有引發股災。其次,1987年股災是在全球范圍內爆發而並非美國獨有,也說明市場中存在大量程序化交易並不是造成股市暴跌的主因。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程序化交易惡性循環理論需要用前期的下跌來解釋後期下跌,如果僅關注股市後期下跌就無法找到股災發生的真正原因。
編者觀點:
要分析程序化交易對於1987年股災的影響首先要理清股災發生的脈絡。1987年股災前夕,機構投資者認為股市將出現反轉,於是在股指期貨市場中大量賣空套保(有證可查),由於空頭套保單過多,從而引發芝加哥期貨市場的股指期貨暴跌。美國期貨市場的異常造成全球投資者恐慌,由此全球其他市場出現動盪也不足為奇,隨後1987年10月19日的美國股市出現了股災。
編者認為程序化交易惡性循環理論確實不是股災的發生的最重要原因,但是股災早期程序化下單也難辭其咎。期貨是雙向交易,當大量套保空單促使股指期貨價格下跌時,多頭止損盤也助跌了期貨價格。由於程序化交易提高了市場整體下單速度,從而使期貨市場很快失去了應有的控制。從這個角度看,1987年股災表面上的罪魁禍首應是期貨市場突然出現的大量空頭套保單,而程序化交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股災的爆發。
借鑒國外股災發生的教訓,我國在股指期貨設計上不僅對市價和限價下單數量進行了限制還採用了熔斷機制,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期貨市場的穩定,從而減少股災爆發的可能性。顯然,我國股指期貨推出後,不會增加A股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拾』 大時代里的香港股災是哪一次股災,原理是什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場為背景。
劇中這個場景正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也就是發生在1973年的香港大股災,這一股災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災之一。
1967年的暴動,除了外部因素的影響外,香港社會內部出現劇烈變化,但港英政府漠視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於豪門富賈,也是重要原因。在動盪之下,股市受到顯著沖擊,當時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在6月份還一度宣布停市兩個星期。暴動結束之後,市場才逐步恢復。
不過,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上市門檻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為英資,華資受到一定排擠,即使參與買賣股票的職業,在當時的香港也被視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1967年的暴動可以算是香港歷史發展的分水嶺之一,港英政府汲取了這次時間的教訓,開始關注華人民生,提升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
香港股市在1969年之後開始升溫
當時因為股票交易活躍,股票的登記與過戶手續還是通過人手辦理,難以及時處理積存交易,香港證券交易所當時在1969年11月1日開始宣布股市只開放半天,讓經紀下午處理交易。
遠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來香港證券交易所的獨家壟斷,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香港股市已經不能服務於經濟的發展,香港上市公司數目一直維持在65家左右,但是香港的工廠數目已經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遠東證券交易所推出了粵語交易,容納女出市員等適應市場需求的舉措,其交易量迅速超過香港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也先後成立,形成四所競爭的格局。這一段時間應當說是香港股市發展最快的時期,許多知名的香港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這個階段上市的,例如新鴻基、長江事業等。
恆生指數由406.32調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後,繼續扶搖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時間上升1.6倍,其間多種現時的藍籌地產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華資地產五虎將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恆隆地產、合和實業、大昌地產。當中以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發展最為遠大,前者後來多次挑戰英資地位,後者超越置地成為全港最大型地產公司。
1972年10月30日並發生香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戰:英資置地與牛奶公司主席周錫年爵士及華資地產商華懋王德輝爭奪牛奶公司控制權,即所謂「置地飲牛奶」事件:置地以兩股面值五元現金,交換牛奶股東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雙方於報章上作出廣告戰,一時成為市場焦點。
市上又有傳外資利獲家集團利用香港市民對股市的認識不足,作出財技在市場製造炒風,即所謂「過江龍飽食遠揚」事件。而由於當時對於公司上市監管不足,大量空殼公司上市混水摸魚,最典型例子莫過於有「香港黐線」之稱的香港天線上市。
經歷過股災的人肯定過目不忘,因為那感覺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樣疼。財迷哥認為,《大時代》中的兩次股災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災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貨,通過做空盈利。如果要讓丁蟹服軟,只能選擇讓股指飈起來。於是,丁蟹的對手方展博開始找香港三大闊佬借錢,通過融資將股指抬高,最終丁蟹不得不以高價買入,多年積蓄全部蒸發並負債數億。最終,四個兒子跳樓,他自己僥倖存活。另一方面,這種人為太高股指的行為,也讓泡沫產生。如果一直發展下去,股災怕是不遠了。
瘋狂之後,總是走向滅亡。經過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後,外資率先大手出貨,跟著拋售的人越來越多,恆生指數像泄了氣的氣球一樣,3月底股市急瀉一成多,7月恆指破500點,年底跌至400點,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恆指更低見150.11點,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紐約的股災還要嚴重。大批股民損失慘重,舉生積蓄化為烏有,跳樓新聞經常見報,整個香港市面蕭條,進入一個不景氣的年代,直到數年後才稍見色。 香港在1997年金融風暴的損失,相信令很多人畢生難忘,但若與1973年的股災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兒科。
對於1973年的股市大震盪,從一開始創出1700多點的空前紀錄,到跌至1974年150點的新低,很多人認為是因為中東以阿戰爭後,阿拉伯世界實行石油禁運,引致能源危機和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香港的股市才會從千多點高峰急速狂瀉;但筆者卻認為是投機過分,物極必反的必然結果。「要你滅亡,就先要你瘋狂」,世事往往就是這么奇妙的。
經過了1973年的股災以後,香港經濟雖受到一定的打擊,但亦從此打穩了根基,使人們明白股票的風險,把香港帶進80年代的輝煌日子。
1974年後,政府設立兩個非全職的監察委員會(分別負責證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員(證券及商品交易監管專員),辦事處隸屬政府部門。
商品交易伴隨國際貿易頻繁產生,1976年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產品包括棉花期貨、糖期貨、黃豆期貨和黃金期貨,比中國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屬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為香港期貨交易所(香港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為投資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資風險。
直到1986年,香港證券市場已經從1969年的26億港元攀升至1231億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戰國時代也終於進入了尾聲。同年4月2日,香港證券市場結束了「四會時代」,合並後的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成為了香港唯一的證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聯交所獲接納成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會員。聯交所交易大堂設於香港交易廣場,採取電腦輔助交易系統方式進行證券買賣。
在1983年9年24日,香港出現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盪,港元大幅貶值,物價開始飛漲,民眾大量拋售港幣購進美元,搶購商品和物資,香港一片混亂,市民惶惶不可終日。

原來,敏感的香港媒體從中英雙方對外發表的簡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輪、第四輪談判不順利,於是香港社會謠言四起,有人說雙方談判破裂了。而在當時,中英談判成了香港經濟的晴雨表,談的好香港股市就漲,談的不好它就跌。於是,就在這個時候,香港股市出現了所謂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僅會影響到港元崩潰,而且還會影響到英鎊的地位。為了保住英鎊的地位,英國不得不把港幣的匯價和美元掛鉤,這才穩定了局勢。

閱讀全文

與香港股災時的股指期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美股技巧 瀏覽:904
債券基金收益債券 瀏覽:803
兩桶油全漲停 瀏覽:683
美股又要反轉 瀏覽:180
阿里概念龍頭股漲停 瀏覽:284
九州證券股票代碼 瀏覽:902
基金管理人從業資格證好考 瀏覽:25
山東新三板凈利潤排行榜出爐 瀏覽:866
7座車的交強保險是多少 瀏覽:672
為什麼主力凈流出還漲停 瀏覽:720
基金投資和管理將更便捷 瀏覽:382
工行銀保理財產品銷售技巧 瀏覽:406
在證券公司買國債逆回購安全嗎 瀏覽:779
有限合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案例 瀏覽:656
失業人員怎麼領失業保險金 瀏覽:863
支付寶上買股票基金 瀏覽:225
新三板利好股 瀏覽:463
商業保險合同常見風險防範要點 瀏覽:846
最強風口是什麼炒股軟體 瀏覽:27
深圳卓宏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