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基金 > 金融儲蓄轉化為投資

金融儲蓄轉化為投資

發布時間:2021-04-18 07:15:16

㈠ 在宏觀經濟學中,儲蓄等於投資.但儲蓄是怎麼轉化為投資的

如果存的時間時間長,比你做其它投資同一段時間的收益高,那就算是一種投資。而且銀行也會拿你的錢做適當的投資。

㈡ "在金融市場,一些人的儲蓄可以轉化為其他人的資本」這句話如何理解

一、幾個基本概念
資本:經濟分析傳統上將生產要素分為三種:土地、勞動和資本,土地與勞動為基本生產要素或初始要素,資本則稱為被生產出來的要素,一種本身就是由經濟過程產出的耐用投入品,如建築、設備及投入和產出的存貨。資本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資本的使用價值就是資本的增值性或者增殖能力。
融資:就再生產所需資本而言,社會資本有五種融通渠道,一是財政生產性投入,二是金融信貸資金,三是資本市場融資(發行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債券及可轉換債券),四是商業信用,如商家之間的預付、應付、賒銷、代銷等資金,五是民間融資,表現為企業(或個人投資者)的自籌資金以及他們之間的借貸資金等。
資本經營:就是將資本作為商品加以經營的經濟活動,其實質就是將資本的使用價值加以買賣。
民間投資者:按現行統計口徑,社會投資者可分為國有單位和非國有單位。大致可以把非國有單位視作民間投資者,即民間投資者包括:股份制企業中非國有股東,城鄉集體企業(如鄉鎮企業),私人經濟(如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專業大戶),個人投資者(如股民),政府引導投資項目中城鄉個人的出資等。
民間投資:是指個體、私營經濟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營、合股等經濟實體的投資。
啟動民間投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投資機制,通過建立消費(或儲蓄)與投資、負債與資本金、金融資金與產業資本等之間有效的互動和轉換機制,促進非國有單位、個人的消費資金(或儲蓄)向投資轉化,從而增加民間資本總量;二是營造良好的企業成長環境,培育民間投資者,激活其作為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增強其創業能力和融資能力,從而增加社會投資總量,優化社會資本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提高投資效率。在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背景下,通過建立有效的投資機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形成區域核心競爭能力,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對民間投資主體概念的定義,大體可分為三種口徑,中口徑為:非國有經濟與非外商經濟投資的總和,包括交通、聯營、個體、私營、非國有股份制五種經濟類型的投資的總和。主要以直接與間接投資兩種形式,國內與海外兩大區域,獨資、參股、控股三大手段,大、中、小三種投資規模,重點分布在農業、製造業、交通倉儲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五大產業領域。
二、全市民間投資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本情況
1、民間投資保持旺盛增長勢頭
改革開放特別是建立地區以來,我市民間投資始終保持加速增長態勢。1994-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29億元,是建區前1981-1993年總額的5.31倍,其中,1994-2002年非國有經濟57.5億元,是1981-1993年總額的3.71倍。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3億元,其中,非國有經濟12.55億元,分別1993年、1995年和2000年的6.21倍、3.02倍和1.54倍。非國有經濟投資在1981-1993年、1994-2000年和九五(1996-2000年)期間,平均速度分別為13.72%、22.07%和32.45%。
以「兩工」、投勞折資等方式,將勞動力資源轉化為民間資本,集中投入到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城市、巴中新村等基礎設施建設。1994-2000年,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地方自籌67.4億元,佔77.87%,以勞折資59.91億元,佔69.21%。
2、私有經濟成為民間投資的主力
堅持對內對外開放,促進了以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為代表的私有經濟成為最活躍的經濟主體和民間投資的主力。2002年,全市發展各類民營企業755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7721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11.33萬人,增長16.8%;注冊資金9.32億元,增長15.5%;全年產值及營業收入為95.46億元,增長20.3%;上繳稅金1.32億元,增長19.6%,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49.2%;實現增加值47.83億元,增長20.3%,佔GDP的比重達到50%。
3、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民營經濟以其制度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對全市國營百貨、糖酒、蔬菜等商業企業發起強烈競爭。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1993年國有、私營、個體經濟的比重分別為32.06%、1.15%和27.48%,到2002年則分別為14.65%(下降17.41個百分點)、5.45%(上升4.3個百分點)和55.9%(上升28.4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促進了市場活躍和流通發展。
4、民間投資發展的空間較大
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構建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區域經濟框架,是「巴中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大力培育市場經濟主體,很抓大戶發展,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政府推行「六統一、一監督」制度,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實行主導產業優惠政策,降低產業進入成本。如對天然氣(CNG)汽車的發展,允許個體控股發展;加強市場經濟秩序建設,建立綠色食品「綠色通道」,減少管理環節,降低流通費用,降低社會成本。這些措施促進了民營經濟發展,拓展了民間投資發展空間。以通江銀耳、南江黃羊、巴州蘆筍、平昌高梁、巴州雪山的長毛兔、巴州漁溪的川明參、南江和通江北部山區的中葯材和乾果等特色綠色食品正逐步被培育成為主導產業,增加了投資商機。其他一些區域性或社區性的投資項目也具有良好的投資回報,如巴城和三縣城以及重點集鎮的房地產、社區建設等都具有廣泛的市場。
5、民間資本總量不斷增大
民營經濟的組織形式有所提高,私營企業中股份制企業的比重明顯上升,個別個體戶(主要是科技服務產業)注冊為個人獨資企業,一批私有經濟業主在投資特色綠色食品的過程中,增加了科技含量,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民間經濟企業,民間資本總量不斷增大。2002年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47.73億元,占各項存款余額的79.98%,全市人均儲蓄額達到1350元,比1993年的177元增長6.6倍。在金融市場,一些人的儲蓄可以轉化為其他人的資本。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觀念仍存在一定的偏見
在一些幹部群眾中間,培育民間投資主體、發展民營經濟的觀念尚未成為全市的主流思想。一些幹部對民營經濟缺乏服務意識,認為從民營經濟中「吸」一點「借」一點不損害國家利益。
2、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缺乏法律保護。例如,由於現行法律將貪污罪的主體定為損害公有財產所有權,對私營企業中的雇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佔有私營企業財產,只能作民事經濟糾紛論定,故個體、私營個體在生產經營中,財產被侵吞、權益受損害以及遭受有關部門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和亂集資侵擾的事情,仍屢見不鮮。
缺乏產業指導和發展規劃。據統計,我國國有經濟可以投資的領域約有80個,外資約60個,而非國有經濟僅約30個,不少領域外資進入了,對民間資本卻排斥在外。政府的一些規定使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如限制民營經濟進入電信、廣電等行業。在評定職稱、計算工齡、在職培訓等方面,民營經濟的從業人員也受到一些限制。
稅收政策不平等。民營企業除了繳納所得稅,其稅後利潤分配還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造成了事實上的雙重征稅;國有單位可能得到劃撥土地,而個體、私營經濟只能以更高的價格以出讓方式得到。由於大多數民營企業都屬於現行稅法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在100萬元或產值在180萬元以下),還不能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因而難與其他經濟成分的企業打交道。
政策措施不配套。國家出台了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地方政府也配套出台了扶持措施,但是這些政策和措施很多是停留在一些概念比較抽象,缺乏相應的具體措施,導致政策的可操縱性差,甚至出現政策與政策之間不銜接,政策文本與法律文本內涵與外延不一致的現象。
銀行信貸支持不平等。盡管一些地方建立了中小企業擔保組織,但是擔保機構資金來源及資金運作方式單一,補償機制不健全而形同虛設,手續多、費率高、范圍窄、額度小、期限短、可操縱性差,難以為民營企業提供有力的擔保。政府對一些企業的財政貼息貸款、產業發展基金在安排上,民營企業也很難得到。據統計,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中,自籌佔50-60%,銀行貸款、利用外資各佔15%,國家預算不到1%。2002年,全市私有經濟貸款1.42億元,約占貸款總額的2%。
市場管理不規范。對民營企業的管理政出多門,工商、稅務、勞動、公安、環衛、物價、城建等諸多部門各管一塊事,「有利爭著管,沒利無人管」,使得勞資糾紛、勞動安全、養老保障和偷漏稅等行為時有發生。
3、民營經濟自身存在一些缺陷
個體規模小。2002年全市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約21萬元,而1998年全國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為59.9萬元。
組織形式相對落後。全市民營經濟主要以個體戶為主要的組織形式,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和高度集權化的決策機制,導致財務管理混亂,缺乏自律性,生產經營行為短期化,缺乏長遠戰略思想,技術和人才吸納力不強,在法律保護、市場拓展、融資手段等方面受到諸多限制。
產業空間狹窄。全市民營經濟大部分集中在商業批發零售、飲食娛樂、交通運輸服務等行業,其社區性特徵突出,向外拓展市場的可能性較小,業內競爭十分激烈。如巴城的士通常價格僅2元錢。
私企生命周期短。據調查分析,我市個體戶的平均生命周期為1年多,60%的私營企業經營期不超過3年。
三、民間資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三大支柱,我市民營經濟則已佔國民經濟的半壁河山。巴中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其根本途徑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努力提高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
我市應圍繞這條主線,在更新思想觀念、拓展產業空間、更新融資工具、培育市場主體、優化投資環境等方面扎扎實實地做好工作,以新的舉措創造新的發展業績,促進「三大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更新思想觀念
促進和引導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的轉變,發展壯大民間投資,有利於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有利於增加就業和繁榮市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於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增強經濟增長的內在自主性;有利於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經濟社會的市場化進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學而優則商」的社會意識。要大力破除一些地方還相當嚴重的「官本位」思想,破除鄙「商」、恐「資」的思想,要努力形成尊「商」、重「資」的社會主流思想意識。
( 二)拓展產業空間
民間資金要轉變為民間資本,其基本前提條件是民間資本要有投資的空間、投資的機會和獲取收益的預期。
一是放寬產業准入條件。凡是鼓勵和允許外商投資進入的領域,均鼓勵和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在實行優惠政策的投資領域,對民間資本同樣適用。要改革傳統的投資體制,變基礎設施公益型為開發經營型,把基礎設施作為資本品推向市場,引入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等建設領域,運用級差地租原理,以規劃為龍頭,以土地有償出讓和房地產開發經營為手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電氣、垃圾處理、道路、橋梁和城市交通等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加快巴城中心城市和三縣城副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投資綠色農產品開發,發展社區服務業和民辦教育、民辦旅遊等。
二是積極培育主導產業。沒有選擇就沒有優化,就沒有相對優勢。根據相對優勢資源,進行主導產業的培育,以加強產業分工協作,提高產業關聯度,降低生產成本,創造區域市場,形成民間資本良好的投資預期。勞動力資源豐富和生態環境優美是我市的相對優勢資源,也是我們進行主導產業培育的首選產業。要把勞動力資源開發當作第一大產業來辦,努力建成全國知名的勞務輸出市場。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綠色農產品開發,發展南江黃羊、通江銀耳、中葯材、山野菜、乾果、蘆筍、蘭草等特色花卉,以及江口醇、小角樓白酒,南江霞石等特色工業產品。
(三)更新融資工具
更新融資工具是民間資本轉化的一個關鍵性環節。
一是對國家投資的項目,要繼續探索採取項目股份、合作或出售未來經營權等形式,向社會吸納資本。對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可減免基礎設施配套費、分期支付土地轉讓費,給予擴大特許經營權期限、范圍,合理提高項目收益和回報率等優惠條件,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對競爭性項目,要堅持項目法人制度,由項目法人對項目投資和經營負責,政府嚴把產業政策、公共和勞動安全、生態環保三大關。通過深化國有集體企業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吸納和帶動民間資本的投入。通過財政貼息、參股、擔保等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應,以吸引民間資本的大量跟進。
二是金融改革。繼續深化國有金融體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務質量,實現金融企業與地方發展的雙贏。積極穩妥地發展地方金融,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允許市內外企業和個人參股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應完善機構設置,明確工作職責,充實信貸人員,制定有針對性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增強服務意識,增加服務品種,對民間投資者的貸款申請一視同仁;要幫助民間投資者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增強信用意識,提供信息咨詢和理財經驗;要與民間投資者共同努力,嚴格防範金融風險。取消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的額度要求,只要具備發債條件,就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登記發行債券;還可以採取買殼上市等方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借殼上市,利用資本市場融資。
三是農村合作組織建設。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完全依靠由企業推進產業化發展來完成是不現實的。鄉鎮政府要切實改變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由定項目、下指標、督生產轉向指導建立合作組織、開展勞務輸出、綠色農產品開發或專門從事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等經營活動。
四是資本轉化和流動。創造條件推進資源、產權的資本化。政府對巴城和三縣城的城區國有土地建立一級壟斷市場。進一步完善住房建設和銷售的各項政策措施,發展住房二級市場。鼓勵建立為民間投資者服務的商會、行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發展為民間投資者提供政策、法律、財會、技術、管理和市場信息等服務的中介組織,幫助民間投資者建立規范的產權制度、財會制度和人員培訓制度。
(四)培育市場主體
企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我市最為缺乏的即是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一套企業培育機制,促進企業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
一是實施「孵化」政策。在由農民向個體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政府「孵化」工作的重點是減負,減輕農民的轉變成本;在由個體經濟向民營企業轉變的過程中,政府「孵化」工作的重點是推進創新,通過政策的不斷調節,大力引進外地投資者,鼓勵市場競爭,增強企業活力。
二是增強民營經濟的自我完善能力。通過加強產權制度建設、內部管理、市場擴展、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改造,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贏利能力和發展能力。
三是在民營企業加快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技術不斷創新」的靈活機制,特別是通過辦好工業園區來帶動「現代城市型產業群」的發展,即形成若干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能產生出特有組合效益的企業群,並體現其先進性、特色性、低污染性、高就業性。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提高企業組織化程度和工業生產要素的集中度,提高民營工業產業層次,促進民營經濟向科技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提高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
(五)優化投資環境
經濟主體的親附背離與否,關鍵看其投資環境是否優劣。投資的社會成本低,易於安居樂業就是好環境。因此,優化環境,建立投資「窪地」,築巢引鳳,是地方政府加快經濟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
一是加強硬環境建設。要繼續加強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區位劣勢,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創業環境。
二是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價格欺詐行為,堅決破除產業、區域以及行政管轄權的壁壘限制;建議將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收入型,允許購入資本品的進項稅額按折舊年限逐年抵扣,降低投資成本,刺激投資增長;進一步完善「六統一、一監督」和「民主評稅」等措施,取締各種非法收費項目,完善稅種結構,對與民間投資有關的稅費科目要進行清理和規范,調整不公平的稅賦,切實減輕民間投資者的負擔;對尚處於創業階段的民間投資者可以給予一定的減免稅支持,建議把那些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或基金,通過擴大現有稅種稅基或設置新稅種的辦法實施「費改稅」,切實降低企業的實際稅負水平,
三是重塑人文環境。要通過宣傳教育,繼續發揚「紅軍精神」、「巴中精神」,培育創業創新精神,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和尊「商」崇「技」的社會氛圍,樹立巴中良好的區域形象和商業信譽。調整和制定有關政策,使民間投資者在評定職稱、評選先進、戶籍管理、子女就學以及因商務和技術交流需要辦理出國(境)手續等方面,享受國民待遇。
四是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政府要進一步加強為經濟主體服務的工作,努力提高公共產品有效供給能力。要把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本著積極引導、熱心服務、依法監管的原則,採取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盡快建立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度。改進對民間投資的統計方法,及時、准確、全面地反映民間投資狀況。搞好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加強勞動安全保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區域政策的應變和創新能力,提升區域整體形象。
五是推進民主政治環境建設。進一步擴大政治民主,拓展民間投資者參政議政的渠道,加強社會輿論監督,為民間資金轉變為民間資本創造政治社會條件,為發展民營經濟服務。

㈢ 如何將儲蓄轉化為投資

國民經濟和發展建設問題似乎不是我們個人理財的范籌.
如果你的個人儲蓄想轉化為投資的話,我建議你購買些基金:
首先基金投資免利息稅,這一點就比儲蓄有助於個人經濟和發展建設.
1.貨幣型:一般贖回為T+1或T+2,基本可以認為是只漲不落,相當於活期儲蓄了.實際收益也不比活期低。
2。債券型:目前的基金市場中最不理想的品種。(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3。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公司用你的錢去投資債券、股票,然後分給你錢。混合型收益差、風險小;股票型收益高、風險大。

㈣ 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主要有哪些

投資渠道有很多很多…
實業投資,金融投資,保險投資,地產投資等等…
要根據你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目標,人身規劃等等的做具體的安排的。

㈤ 為什麼I=S投資等於儲蓄

儲蓄等於投資是永遠成立的,不需要任何假設。
衡量GDP有兩個辦法,一是收入法,二是支出法。
從收入的角度來看,產品市場的供給轉化為國民收入,收入中一部分用作消費,一部分儲蓄,而稅收和轉移支付則不改變收入總量,因此Y=C+S;
從支出的角度來看,產品市場的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國外需求,因此Y=C+I+NX;
又由產品市場供求相等,可以得到S=I+NX,如果我們忽略國外部門的存在,就可以得到S=I。
那麼資金窖藏對儲蓄轉化為投資是否會產生影響呢?
答案是No,因為儲蓄不等於將資金貸放出去。
是凡收入中沒有用於消費的,都叫做儲蓄。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石頭是貨幣,人們將收入中用於消費以外的石頭全部扔進大海,依然改變不了當期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這一恆等式。而收入源自哪裡呢?也許有人會認為不僅僅來自與產品的出售,還依賴於資本收入,譬如金融資產的資本利得,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假設一個國家不生產任何商品或提供任何服務,人們在年初動用所有積蓄購買股票,可以想到年末必然有相當大的一筆資本利得收入,然而國民生產總值為零,因為我們沒有購買任何產品,意味著沒有得到任何實際上的福利,此時的資本利得只是數字上的增量,實際上卻毫無意義。倘若利用資本利得收入購買產品,也意味著產品產出的增加,即收入的增加,那麼已經體現在Y=C+I+G+NX中了。因此,對於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國民享用了多少實體上的產品和服務,以GDP來衡量國民收入是合理的。

㈥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宏觀經濟學)

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它衍生出三大國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與AD-AS模型,成為傳統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基石。

1、作為國民收入的核算式,是會計恆等式。即從事後的核算看,該等式是由國民收入的定義決定的,無條件成立。

2、作為宏觀經濟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總產出(總供給),C是計劃消費,I是計劃投資,G是計劃的政府購買。而C+I+G就是總需求。由於企業有非意願的存貨投資,使得計劃投資往往不等於實際投資。

假設企業產出Y=100,打算賣出90,留下10作為計劃存貨。但是實際上C=50,G=10,那麼就有40未賣出,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扣除10的計劃存貨,還有30是企業的非意願存貨。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從考慮宏觀經濟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不均衡。

因此,儲蓄等於投資指的是宏觀經濟均衡條件,而非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式。也就是說,只要該條件成立,經濟將處於均衡穩態。

(6)金融儲蓄轉化為投資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C = α + βY消費函數中的 α並非常量。因為它要麼是自己以前的儲蓄存量,要麼是祖上遺產,而祖上遺產也屬儲蓄存量。

由於儲蓄來自收入,即與收入正相關,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應該是關於收入的變數,於是,就可以寫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對庫茲涅茨經驗公式的理論證明。

對比中美兩國的收入水平與儲蓄率,中國收入低,但儲蓄率高;美國則相反,這是事實上對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論斷的否定。

C = α + βY消費函數存在的另一大問題是缺乏貸款方,即儲蓄是如何轉化為投資的。如果是存入銀行,那麼是間接投資;購買股票或債劵,則是直接投資,它們都需要貨幣回報,而非不斷增長的存貨。

因為貨幣性質變化了,從挖掘出的金銀等非債務貨幣轉為央行借貸出的債務貨幣,盡管央行印製貨幣成本低廉,但它需要還本付息,這是系統無法完成的,最後求諸於央行量寬購買與負利率。

㈦ 投資等於儲蓄急急急

呵呵,發現這個回答也適用這個問題。
一般是家庭和個人執行儲蓄功能,企業和政府執行投資功能,你所認為的GDP不可能都用於儲蓄或投資其實是沒有想通,銀行中的儲蓄都被企業貸款或政府發行國債用來投資了,而你之所以還能從銀行取到錢,是因為有準備金制度,而每年政府還有一定的財政赤字,企業還有一定的債務幅度,這些都足以抵消銀行中的儲蓄和准備金,所以從整個宏觀經濟來說儲蓄是等於投資的。

㈧ 怎樣將儲蓄轉化為投資

國民經濟和發展建設問題似乎不是我們個人理財的范籌.
如果你的個人儲蓄想轉化為投資的話,我建議你購買些基金:
首先基金投資免利息稅,這一點就比儲蓄有助於個人經濟和發展建設.
1.貨幣型:一般贖回為T+1或T+2,基本可以認為是只漲不落,相當於活期儲蓄了.實際收益也不比活期低。
2。債券型:目前的基金市場中最不理想的品種。(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3。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公司用你的錢去投資債券、股票,然後分給你錢。混合型收益差、風險小;股票型收益高、風險大。
望採納,謝謝!

㈨ 根據現狀分析我國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可行性

發展儲蓄事業,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客觀經濟規律所決定的。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在積累資金、支持生產、回籠貨幣、平衡信貸收支、調節貨幣流通、緩和市場供求矛盾、幫助人民群眾有計劃地安排生產和生活、引導消費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居民儲蓄作為國家儲蓄的組成部分,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儲蓄是社會主義銀行信貸資金的重要來源。國家財政撥款、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是社會主義銀行信貸資金的三個重要來源。通過居民的儲蓄,銀行把大量閑散的貨幣資金聚集起來,再把這些資金貸放給各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使其在社會主義生產和經營中發揮作用。這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儲蓄是社會主義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增加社會主義積累又是加快經濟建設和生產發展的物質保證。居民儲蓄的實質是推遲消費,將消費轉化為投資。
我國居民儲蓄的現狀是高儲蓄率,高儲蓄額,這樣的現象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為推進儲蓄轉變為其他金融資產創造了條件。但是總體而言,金融市場尚不發達,在以上這些投資品種中,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都較好的產品並不多。比如在保險市場上,由於我國的商業保險起步較晚,居民的風險意識不強,2007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7036億元,只佔了當年儲蓄余額的4.08%。 從債券市場看,債券是國外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途徑,我國也於1981年恢復了自1958年後停止了23年的國債發行,1984年起,我國的企業也開始通過社會和企業內部職工來發行企業債券,我國的金融機構也陸續發行金融債券來籌集專項資金。但總體看,債券市場對居民儲蓄的分流十分有限,2007年,我國全年發行企業、公司債拳1821億元,僅占當年儲蓄余額的1.06%。從國債來看,目前它是我國債券市場的主體,但是國債發行的幅度受到一國經濟發展的制約,一般來說,國債的余額「只能以占財政收入或國民收入的一定比例為度」。而且目前的國債,面對銀行、保險公司等市場主力發行的記賬式品種多,少量面向個人的憑證式國債發行,每次都引來大批的投資者。國債雖然可以影響到居民儲蓄,但國債對居民的影響,幾乎等同於高息的儲蓄。從股票市場來看,2007年股票成交金額已達到460556.22億元,從股市的交易額與儲蓄增長的變化來看,股市投資收益日益成為影響居民儲蓄的因素,股市的財富效應,使儲蓄存款向股市遷移。在2000年5•19行情後,股市牛市特徵明顯,交易額大增,期間儲蓄增長則減緩;但自國有股減持消息出台後,股市大跌,上海綜指從2200多點到2005年5月跌破1000點,交易額急速下降,同期儲蓄增加則十分明顯,2005年下半年股市回暖,居民儲蓄絕對數額雖然是增加的,但增速卻明顯放慢。2007年股市下跌,居民儲蓄增速又有加快的趨勢。從上例中可以看出股市的交易活躍程度雖然影響居民儲蓄的行為。但是股市變化比較大,機制尚不成熟,風險大,老百姓不可能將自己的看病錢、養老錢投入其中。因此股市雖然也能分流居民的儲蓄但是並不能起到持續的分流。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居民儲蓄轉為投資可行,但風險比較大

㈩ 為什麼金融基本任務是促儲蓄向投資轉化

投資是讓錢動起來,這樣才能資金創造更多的財富,而儲蓄使資金喪失流動性

閱讀全文

與金融儲蓄轉化為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美股技巧 瀏覽:904
債券基金收益債券 瀏覽:803
兩桶油全漲停 瀏覽:683
美股又要反轉 瀏覽:180
阿里概念龍頭股漲停 瀏覽:284
九州證券股票代碼 瀏覽:902
基金管理人從業資格證好考 瀏覽:25
山東新三板凈利潤排行榜出爐 瀏覽:866
7座車的交強保險是多少 瀏覽:672
為什麼主力凈流出還漲停 瀏覽:720
基金投資和管理將更便捷 瀏覽:382
工行銀保理財產品銷售技巧 瀏覽:406
在證券公司買國債逆回購安全嗎 瀏覽:779
有限合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案例 瀏覽:656
失業人員怎麼領失業保險金 瀏覽:863
支付寶上買股票基金 瀏覽:225
新三板利好股 瀏覽:463
商業保險合同常見風險防範要點 瀏覽:846
最強風口是什麼炒股軟體 瀏覽:27
深圳卓宏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