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私募贖回 > 股權私募基金清算

股權私募基金清算

發布時間:2021-06-17 00:44:09

私募股權基金清算後,有限合夥企業需要注銷嗎

私募股權基金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類:公司制、契約制、有限合夥制。其中有限合夥制最為普遍,成為我國資本市場和實業投資中的重要力量。
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在我國的發展是相對曲折、復雜的。我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1997年2月23日通過並公布,自1997年8月1日起施行的《合夥企業法》第五條規定:「合夥企業在其名稱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責任」字樣。」也即當時的法律禁止有限合夥制合夥企業這種企業組織形式,這也限制了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
直到2006年8月27日,我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通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合夥企業法》第二條中規定:「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制這一組織形式才明確化、合法化,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得以逐步發展。
2009年8月19日國務院第77次常務會議通過並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的《外國企業或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夥企業管理辦法》更進一步對外國企業或個人開放了我國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的市場,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開始高速發展。
但是,客觀上在我國私募股權基金存在起步時間短,實踐經驗少、風險高、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並不完善,其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問題亟需結合市場實踐予以解決。處於此種復雜的市場、法律環境之下,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合同的有效訂立就顯得極為重要。
本文將針對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合同中的十條核心條款進行簡單梳理。

一、有限合夥企業合夥協議必備條款
根據《合夥企業法》第十八條的規定,普通合夥企業合夥協議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合夥企業的名稱和主要經營場所的地點;
(二)合夥目的和合夥經營范圍;
(三)合夥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
(四)合夥人的出資方式、數額和繳付期限;
(五)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方式;
(六)合夥事務的執行;
(七)入伙與退夥;
(八)爭議解決辦法;
(九)合夥企業的解散與清算;
(十)違約責任
又根據《合夥企業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有限合夥企業合夥協議在載明以上事項的基礎上,還應當載明:
(一)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
(二)執行事務合夥人應具備的條件和選擇程序;
(三)執行事務合夥人許可權與違約處理辦法;
(四)執行事務合夥人的除名條件和更換程序;
(五)有限合夥人入伙、退夥的條件、程序以及相關責任;
(六)有限合夥人和普通合夥人相互轉變程序。
以上十六個事項是有限合夥企業合夥協議的必要條款,各方當事人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協商確定除上述事項之外的條款,在合夥協議中予以列明。

二、合夥人出資條款
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普通合夥人可以用勞務出資,有限合夥人不得以勞務出資。
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合夥人以勞務出資的,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並在合夥協議中載明。
全體合夥人在合夥協議中約定目標認繳出資金額,以合夥協議約定的期限、方式完成對本合夥企業的出資。合夥人應當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按期足額繳納出資;未按期足額繳納的,應當承擔補繳義務,並對其他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
出資完成後,由普通合夥人負責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有限合夥設立,並辦理登記手續。普通合夥人可以根據有限合夥運作情況,徵得有限合夥人同意後決定增加有限合夥認繳出資額,並以書面方式決定後續出資的時間、數額及條件等。合夥企業應置備合夥人登記冊(樣式詳見下表),登記各合夥人名稱、住所、認繳出資額、實際出資額等必要的信息;普通合夥人應根據上述信息的變化情況隨時更新合夥人名冊。

如果任何有限合夥人未能在約定的出資日屆滿之前支付全部或部分實繳出資,同時未能在普通合夥人給予的合理期限內進行及時補救,即構成支付違約,普通合夥人可以宣布該有限合夥人為「違約合夥人」。實踐中比較常用的追究違約責任的方式為,自普通合夥人給予的合理期限屆滿次日起,就逾期繳付的金額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合夥企業支付逾期出資違約金。屆時,普通合夥人將向該等違約合夥人發出書面催繳通知,催繳期內該等違約合夥人應履行繳付出資的義務,並支付相應的違約金。若前述違約合夥人在催繳期內未能履行繳付義務,則構成根本違約。違約合夥人應當為其違約行為而給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且被普通合夥人宣布或認定為「違約合夥人」的有限合夥人在合夥人會議中將不享有表決權。

三、普通合夥人職責與許可權
有限合夥企業由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合夥人設立,由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簡稱GP)和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簡稱LP)組成,至少應當有一個普通合夥人,但是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成為普通合夥人。
《合夥企業法》第六十七條規定:「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執行事務合夥人可以要求在合夥協議中確定執行事務的報酬及報酬提取方式。」
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方可擔任合夥企業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其執行合夥企業的合夥事務時,可以對外代表合夥企業。實務中,普通合夥人的職責通常會在合夥協議中做如下概括性表述,執行事務合夥人有權以合夥企業之名義,為合夥企業締結合同及達成其他約定、承諾、管理及處分有合夥企業之財產,以實現合夥目的。
我國私募股權投資作為新興的行業,其行業規范尚未健全,再加上社會信用體系也未很好的建立,在合夥協議訂立、履行過程中,普通合夥人的權利經常會被放大,普通合夥人濫用權力的現象大量存在,其道德風險的防範任重道遠。美國《統一有限合夥法》在賦予有限合夥的普通合夥人具有代理權、管理權的同時,普通合夥人對有限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人還有「信託」義務。強化信託的保障機制雖然目前在我國尚不能有效的發揮作用,卻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普通合夥人基於誠實信用原則為合夥企業謀求最大利益,應積極履行其對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人的職責並行使其在合同項下的權利,並且應當對合夥企業的業務和經營投入必要時間以確保對合夥企業的妥善管理。普通合夥人對於因其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對合夥企業或任何有限合夥人造成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普通合夥人在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合夥企業的全部債務時,其將就該等債務對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人以外的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企業注銷後,原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四、有限合夥人職責與許可權
美國《統一有限合夥法》(2001) 一百零二節第一款規定,「有限合夥」(Limited Partnership)系指按照本法設立的由兩個人或兩人以上成立的,並擁有一個或多個普通合夥人以及一個或多個有限合夥人的合夥實體。我國《合夥企業法》第三章中對「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人」做了相應的規定,有限合夥企業有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合夥人設立,由至少一名普通合夥人和一名有限合夥人組成,若有限合夥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普通合夥人因故退出後,合夥企業僅剩有限合夥人的,合夥企業應當解散;有限合夥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有限合夥人因故退出後,僅剩普通合夥人(兩人及以上),合夥企業應轉為普通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有人資兩合的特點,是專業與資本的聯合。普通合夥人是具備豐富私募股權投資經驗的專業機構或人士,為有限合夥企業提供股權投資專業支撐;有限合夥人則具備豐厚的資金,但苦於沒有投資經驗或者投資項目匱乏,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把專業與資本進行聯合,以期達到合夥協議約定的合夥目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限合夥企業通常會有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管理,不論普通合夥人是否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投資項目前景如何,私募基金管理人都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有限合夥人的主要義務表現在,應當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按期足額繳納出資;未按期足額繳納的,應當承擔補繳義務,並對其他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有限合夥企業登記事項中應當載明有限合夥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認繳的出資數額。
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不得對外代表有限合夥企業,任何有限合夥人均無權為合夥企業簽署文件、或代表合夥企業行事。為了保障有限合夥人的權利,防止普通合夥人權力的濫用,有限合夥人享有對有限合夥企業的重大決策有建議和投票表決權;對合夥企業經營狀況有知情權、對合夥企業收益有取得權;對普通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情況有監督權;有限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有責任的合夥人主張權利或者提起訴訟;普通合夥人怠於行使權利時,有權督促其行使權利或者為了合夥企業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有觀點認為,有限合夥人一旦參與了有限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投資決策,有限合夥人就涉嫌執行合夥事務,根據民法公平原則,有限合夥人應該承擔普通合夥人的義務,對有限合夥企業的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為明確有限合夥人的行為性質,《合夥企業法》規定,有限合夥人參與決定普通合夥人入伙、退夥; 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建議; 參與選擇承辦有限合夥企業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 獲取經審計的有限合夥企業財務會計報告; 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查閱有限合夥企業財務會計賬簿等財務資料;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向有責任的合夥人主張權利或者提起訴訟; 執行事務合夥人怠於行使權利時,督促其行使權利或者為了本企業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依法為本企業提供擔保的行為,不視為執行合夥事務。
在債務承擔方面,與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不同的是,有限合夥人僅以其認繳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五、投資條款
通常情況下,普通合夥人在基金運作的過程中會占據主導地位,為了健全投資決策程序,保障有限合夥人的權利,完善有限合夥企業治理結構,有限合夥企業可以設立投資決策委員會(以下簡稱「投決委」),主要負責對基金投資方案的最終決策,成員由普通合夥人委派的代表和有限合夥人委派的代表以及行業專家組成。投決委設主任一名,主任從由委員會成員中產生,並以簡單多數原則選舉。
有限合夥企業在投決委之外,可以另設投資咨詢委員會,投資咨詢委員會對項目進行預選並提出投資意見,交由投決委做出投資決策。
私募股權投資具有高風險的特徵,為保障各方利益,有限合夥企業應對投資范圍、投資方式等進行約束,但實踐中,投資范圍、投資方式變化多端又無法窮盡,建議在有限合夥協議中訂立有關條款,採用「負面清單」的約束方式對投資風險進行把控,比如未經投資咨詢委員會審議並經投資決策委員會同意,有限合夥企業不得吸收或變相吸收存款;不得進行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投資;不得從事擔保業務;不得投資非自有用途的房地產;不得投資公開發行的股票等等。

六、有限合夥企業承擔的費用
有限合夥企業在設立、運作的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費用,有限合夥企業承擔的費用主要包括:普通合夥人為管理有限合夥企業而支出的日常經營費用,這筆費用多數情況下為固定費用,按有限合夥企業實繳出資總額的百分比進行計算;基金託管費、中介服務機構費用、合夥人年度會議費用、稅費以及以有限合夥企業為主體的訴訟、仲裁、執行、公告等非常規的費用。

七、利潤分配與虧損承擔條款
有限合夥企業的利潤主要是指有限合夥企業投資項目後獲得的可分配現金減去應由有限合夥企業承擔的費用之後,可向普通合夥人及有限合夥人分配的財產。有限合夥企業利潤分配順序、分配方式可由雙方協議約定。普通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在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方面的意思自治是受到限制的,根據《合夥企業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普通合夥企業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有限合夥企業與普通合夥企業在利潤分配上的法律規定又有所不同,根據《合夥企業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有限合夥企業不得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但是,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也即,原則上不允許有限合夥企業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但如果全體合夥人協商一致同意在合夥協議中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的,則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執行。
有限合夥企業經營期間內取得的現金收入通常不會用於再投資,普通合夥人應在取得現金收入之後按照合同約定向合夥人進行分配。普通合夥人應盡可能以現金方式進行分配;但如根據普通合夥人的獨立判斷認為非現金分配更符合全體合夥人利益的,普通合夥人經全體合夥人同意後可以以非現金方式進行分配。
有限合夥企業出現虧損時,有限合夥人僅以其認繳出資額為限對有限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普通合夥人在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合夥企業的全部債務時,其將就該等債務對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人以外的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企業注銷後,原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八、普通合夥人與有限合夥人身份的轉換
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或者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原則上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但是有限合夥協議中可以另有的約定,也即,有限合夥協議中可以約定經某一部分合夥人的同意,普通合夥人與有限合夥人的身份可以轉換。
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有限合夥人期間有限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普通合夥人期間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九、入伙、退夥及除名條款
經全體合夥人同意並訂立書面協議,新合夥人可以入伙。普通合夥人有義務向新合夥人告知有限合夥企業全部的真實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新入伙的普通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可以在以下情形發生時退夥:合同約定的退夥事由出現;發生合夥人難以繼續參加合夥企業的事由;其他合夥人嚴重違反合夥協議約定的義務,導致守約合夥人無法實現合夥目的;或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退夥等情形。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然退夥:(1)作為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2)個人喪失償債能力;(3)作為合夥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4)法律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約定合夥人必須具有相關資格而喪失該資格;(5)合夥人在有限合夥中的全部財產份額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可以決議將其除名:(1)未履行出資義務;(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合夥企業造成損失;(3)執行合夥事務時有不正當行為;(4)發生合夥協議約定的事由。合夥人的除名決議應當書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夥。被除名人對除名決議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十、解散及清算條款
有限合夥企業解散,主要基於以下幾種情形:有限合夥企業合夥期限屆滿,合夥人決定不再經營的;合夥協議約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的;全體合夥人一致決定解散的;發生普通合夥人終止事件無新普通合夥人接任的;有限合夥人達不到法定人數滿一定期限的;合夥協議約定的合夥目的已經實現或者無法實現的;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的。
合夥企業解散,應當由清算人進行清算。清算人由全體合夥人擔任;經全體合夥人過半數同意,可以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後十五日內指定一個或者數個合夥人,或者委託第三人,擔任清算人。清算人在清算期間執行事務主要內容為:清理合夥企業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合夥企業未了結事務;清繳所欠稅款;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合夥企業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代表合夥企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活動等。
有限合夥企業的財產清償分配時,首先要支付清算費用;支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有限合夥企業債務;若有剩餘,再根據有限合夥合同的約定在合夥人之間進行分配。有限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合夥債務的,由普通合夥人向債權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Ⅱ 什麼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最佳退出方式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渠道主要有回購、兼並收購、公開上市、清算破產四種方式。而不同的行業在這四種退出渠道上的比例是不同的,總體上看回購的比例最高,兼並收購(M&A)的比例其次,公開上市(IPO)與兼並收購(M&A)接近。生物技術、物流、醫療保健、計算機相關產業、消費品的企業的公開上市(IPO)的比例較高;電子元件、工業品、醫療保健的兼並收購(M&A)的比例較高;電腦企業的清算破產的比例較高;消費品、工業品、能源、電子元件、通訊、軟體業的企業的回購的比例較高。
(一).風險投資基金的退出方式
(1)
失敗退出
獲得最優先償還權,轉讓,拍賣
(2)
成功退出 股份回購,
股分轉讓,企業上市

Ⅲ 私募股權基金產品與清算時需要出具會計師報告嗎

不需要,但為了清算時凈值公允,找一個也好。

Ⅳ 股權私募基金到期不能兌付,投資者怎樣維權

向基金業協會舉報 像證監部門投訴。 如果違約還可以提起訴訟

Ⅳ 什麼是私募股權的破產清算退出

私募排排網為您解答: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投資項目並不能達到預期收益,或投資機構認為企業失去了發展的可能性或成長速度過慢、回報過低,甚至可能投資項目失敗、面臨破產。在這種情況下,破產清算成為股權項目基金最不得已的退出方式。破產清算可以減少繼續經營帶來的風險和損失,及時止損,保證收回現有的資本余額,以便盡快發掘新的市場機會。破產清算是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失敗後採取的最後的策略,通過破產清算退出,股權投資機構要承擔經濟損失和聲譽傷害。

Ⅵ 股權基金清盤後需要在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系統報年報和半年報嗎

不需要的。
首先基金已經清盤了,意味著基金的運作已經結束。只需要提交清盤的相關報告即可。之後的報告也沒有內容可寫了。
但是在清盤周期內,還是需要按時提交年報和半年報。
可以去基金業協會網站看一下信息公示,篩選已經清盤的基金信息,會看到所有已經清盤的基金,信息更新日期都停留在清盤後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再更新信息了。

Ⅶ 什麼是私募股權基金的並購退出方式

私募股權投資(PE)是指以非公開的方式向少數特定的機構投資者或者自然人投資者募集資金,主要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性投資,最終通過使被投資公司上市、股權轉讓、清算等方式退出,從而獲得投資收益的一類投資基金。
私募股權投資項目包括籌資、投資、管理和退出四大環節,其中私募股權投資的退出是基金運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成功的退出保證了私募基金投資高收益的取得和資金的高效循環。實踐中,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所投資的公司,常採取以下幾種模式:
1、IPO退出
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IPO)是指在被投資企業經營達到一定規模時,向非特定社會公眾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行為。企業上市獲得了可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途徑。通常而言,IPO是投資機構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對於投資機構而言,IPO可以將私募股權基金所持有的不可流通的企業股份轉變為可以上市流通的股票。
IPO在股權投資基金退出的渠道中具有很大的優勢:
第一,在實踐中IPO是所有退出方式中收益較高的。
第二,對於股權投資機構來說,IPO有助於提高股權投資機構的知名度、市場聲譽與社會形象。
第三,企業上市通過直接融資平台進行融資,不會影響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有助於保持企業的獨立性和管理的連續性。
第四,上市可以為企業長期發展籌集資金保持持續的融資渠道。
第五,IPO上市前,公司會進行准備和宣傳,有助於提升市場對企業的投資熱情和關注度,為企業繼續發展創造條件。
2、股權轉讓退出
股權轉讓是除IPO外投資機構實現退出的另一個重要方式。股權轉讓指的是投資機構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套現退出的一種方式。常見的例如私下協議轉讓、在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等。並購(M&A)和股份回購(Buy-back)也屬於股權轉讓。另外,如果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存續期屆滿,或出於某種原因必須使收益變現,股權投資機構可以將所持股份轉讓給另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從而實現退出。
3、並購(M&A)退出
兼並收購上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時機成熟時,將目標企業的股權轉讓給第三方,以確保所投資資金順利的撤出。作為私募股權投資最終資本退出的一個重要方式,實際上就是私募股權基金和目標公司管理層認為企業的價值已達到目的預期,把企業作為一種產品推介,將其出售給其他PE或者另一家公司。
在我國,股票市場尚不成熟,投機性炒作行為大量存在,企業公開上市後的股票價格可能遠遠高於其所代表的資產凈值。因此,並購只是在股票市場低迷或者IPO退出受阻時的次位選擇,PE更願意選擇公開上市的方式退出,以實現較高的資本增值。而在美國、英國等資本市場成熟的國家,股票二級交易市場的價格也較為公允,通過IPO方式退出並不一定能獲得比並購退出更多的資本溢價。因此,在這些國家,並購已成為一種主要退出方式,能夠有效縮短退出時間,減少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根據投中集團數據顯示,我國並購退出的回報率近幾年一致維持在5倍以下,與IPO高達10倍以上的退出回報相比較低。但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成熟,未來並購退出渠道的逐步完善,國內PE的並購退出也將成為主流。
並購退出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1、並購退出更高效、更靈活。相比較IPO漫長的排隊上市苦等窗口期、嚴格的財務審查、業績的持續增長壓力,並購退出程序更為簡單,不確定因素小。並購退出在企業的任何發展階段都能實現,對企業自身的類型、市場規模、資產規模等都沒有規定約束,雙方在經過協商談判達成一致意見以後即可執行並購,迅速實現資本循環,有利於提高基金公司的資本運作效率,減少投資風險。
2、並購退出只要在並購交易完成後,即可一次性全部退出,交易價格及退出回報較為明確。而IPO退出則要等待1-3年不等的上市解禁期,即使到了解禁期也要考慮到被投公司上市後的股價波動,可能要分批次才能夠實現全部退出,屆時上市公司股價也不得而知,增加了退出回報的不確定性。
3、並購退出可緩解PE的流動性壓力。對於PE機構來講,相對於單個項目的超高回報,整隻基金盡快退出清算要更具吸引力,因為基金的眾多投資組合中,某一個項目的延期退出將影響整隻基金的收益率,如若沒有達成當時與投資者間的協議承諾,後續基金募集等將受到重大影響。
通過並購方式退出的弊端主要表現在:
1、潛在的實力買家數量有限。並購資金量較大,市場上潛在的購買者數量有限,目標企業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並購者,或者出價可能不具有吸引力。
2、收益率較IPO低。由於市場的變化甚至是信息的不對稱,為了能迅速退出可能導致企業價格被低估。
3、企業管理層可能對並購持反對意見。並購成功後,企業的產權或者控制權可能會發生轉移,原先的管理層需要讓渡一部分權利與利益。從自身利益考慮可能會出現抵制並購的情況,使原先簡單的過程復雜化。
4、股權回購(Buy-back)退出
回購主要分為管理層收購和股東回購。股權回購是指創業企業或創業企業的管理層通過現金、票據等有價證券向股權投資機構回購企業股份,從而使股權投資機構實現退出的行為。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資產規模、產品銷路、財務狀況都較好,但未達到公開上市要求,管理層對企業未來的潛力看好,考慮到並購可能帶來的喪失企業獨立性問題,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管理層回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持有的股權而使其實現退出。在實踐中,一般早在投資機構簽訂投資協議時,就約定了關於股權回購的有關條款,回購價格在合同中已經規定好了計算方法。同時,如果股權投資企業認為所投資企業效益欠佳,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也可以根據協議要求管理層回購,實現退出。
回購具有的優勢是由於企業的投資機構相互熟悉,信息較為對稱,在談判過程中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經濟成本,而出售的價格一般也較公平合理,私募股權機構也可以很快的退出。
5、破產清算退出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投資項目並不能達到預期收益,或投資機構認為企業失去了發展的可能性或成長速度過慢、回報過低,甚至可能投資項目失敗、面臨破產。在這種情況下,破產清算成為股權項目基金最不得已的退出方式。破產清算可以減少繼續經營帶來的風險和損失,及時止損,保證收回現有的資本余額,以便盡快發掘新的市場機會。破產清算是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失敗後採取的最後的策略,通過破產清算退出,股權投資機構要承擔經濟損失和聲譽傷害。
6、借殼上市退出
所謂借殼上市,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一些業績較差,籌資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剝離被購公司資產,注入自己的資產,從而實現間接上市的操作手段。機構可利用自身資源幫助被投資公司尋找合適的「殼」,使其上市後在二級市場套現退出。相對正在排隊等候IPO的公司而言,借殼的平均時間大大減少。但是借殼也容易產生一些負面問題,諸如:滋生內幕交易、高價殼資源擾亂估值基礎、削弱現有的退市制度等。國家監管政策的日趨完善和殼資源價格的日益飆升也導致借殼上市日漸困難。

閱讀全文

與股權私募基金清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美股技巧 瀏覽:904
債券基金收益債券 瀏覽:803
兩桶油全漲停 瀏覽:683
美股又要反轉 瀏覽:180
阿里概念龍頭股漲停 瀏覽:284
九州證券股票代碼 瀏覽:902
基金管理人從業資格證好考 瀏覽:25
山東新三板凈利潤排行榜出爐 瀏覽:866
7座車的交強保險是多少 瀏覽:672
為什麼主力凈流出還漲停 瀏覽:720
基金投資和管理將更便捷 瀏覽:382
工行銀保理財產品銷售技巧 瀏覽:406
在證券公司買國債逆回購安全嗎 瀏覽:779
有限合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案例 瀏覽:656
失業人員怎麼領失業保險金 瀏覽:863
支付寶上買股票基金 瀏覽:225
新三板利好股 瀏覽:463
商業保險合同常見風險防範要點 瀏覽:846
最強風口是什麼炒股軟體 瀏覽:27
深圳卓宏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瀏覽:147